《當代戰略全書》系列共5冊,依照時間順序排列,每冊由8到10位學者所個別撰寫的文章
集結而成,不按照順序閱讀也不會影響完整性。我便從第2冊的《強權競爭時代的戰略》
開始讀起,接著再讀第5冊《後冷戰時代的戰略》。
隨著科技的發展,遠距打擊、情報蒐集的能力大幅提升,士兵們在戰場上實際接觸的機會
漸漸降低,戰爭的定義已經與傳統相當不同。戰爭的型態已經從兵戎相見,演變為遠距打
擊與威嚇;戰略的目標也從徹底殲滅,變得更為多樣。傳統上對戰爭的印象,是兩軍在戰
場上對峙、衝鋒,直到將對方的一兵一卒都殲滅為止。不過,從航空母艦、洲際彈道飛彈
的出現開始,戰場的範圍就已經開始不斷延伸,更遑論無人機、星鏈等科技的發展。
有趣的是,戰場一方面來說是擴大了,但另一方面又縮小了。電影《巡弋狙擊手》描述美
軍無人機駕駛員的故事,雖然無人機在中東執行任務,不過駕駛員其實是在美國中部沙漠
地帶的軍事基地中、一間貨櫃屋的操作室裡駕駛著無人機。因為與戰場相隔十萬八千里,
無人機攻擊所造成的任何傷亡,對駕駛員來說都像是過眼雲煙一般。這樣的特性會對戰爭
帶來什麼改變?對駕駛員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可能都要等待時間來驗證。再過
幾年,或許又會出現全新的攻擊方式,屆時戰爭又將會有不同的面貌。
甚至還有完全顛覆戰爭本質的戰略出現,即叛軍的攻擊行動。叛軍攻擊行動的目的,並非
殲滅正規軍事人員或推翻政府,而是為了維持其存在的正當性。叛軍利用持續對正規軍隊
的行動,來號召民眾、購買武器。一但叛軍被擊敗,或是不小心推翻了政府,都將失去叛
軍存在的意義。一件事情本身即是其存在的目的,這樣的概念似乎有點哲學意涵了。
戰爭是人類行為中相當極端的一種,而從極端中,常常更得以窺見平常無法觸及的深層人
性。關注戰爭,即關注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