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陷「低量高價」循環 電子書成解方?出版人這樣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928002775-260405
紙本書愈賣愈貴,也愈賣愈少!這樣的惡性循環是否能由低價電子書解決困境?近日電子
書是否能「拯救」紙本書話題炎上,儘管業界看好電子書占比確實會持續上升,但距離能
有盈餘甚至只是不虧錢,都還有一段距離。
親子天下副總林彥傑日前在臉書分享指出,現在紙書因首印低、收入低,就沒有預算做行
銷,以致於更少人看得到這本書,他指出目前恐怕有超過50%的新書連1500的首印量都賣
不完,已然成為書業的循環,因此可以預見的明年,新書出版量和改版新書量也會再下降
,而書籍首印量愈少,定價也會再往上修。
面對出版業未來可能「首刷即末刷」,書量少、書價高的循環,作者李柏鋒認為應打破紙
本思維,以經濟學的供需法則來看,價格上漲,銷量下降,當紙的成本漲價,每一刷的印
量又少,書的定價勢必愈來愈貴。然而電子書可把紙的成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拿掉,
便能讓價格下跌、銷量上升,建議電子書可學線上課程,一開始只賣99元,有銷量之後才
有口碑和長尾,再逐漸調漲價格,未來還能把營收的20%拿來行銷,把書的銷售期拉長。
林彥傑則指出,大部份出版社在今時今日,能出電子書就會出,不出的情況,要不就是作
者或原出版社不授權,要不就是要另付相當高額的電子書預付版稅。且電子書的市場目前
只占整體書市的5%至10%,因此出版社除了極少數書,不可能放棄紙本書,未來的趨勢
也不會完全只出電子書。另外,電子書雖沒有印製成本,但實務上電子書的定價約為紙本
書的75折,已是反應印製成本,而電子書也不是可以一直賣下去,電子書的很多合約是隨
著紙本合約終止,電子書合約也終止。因此出版業者很難放棄現有90%的紙本書市場,主
攻10%的市場。
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董福興以10年前自己推出Ray Bradbury《華氏451度》電子書為例,
版權費用約9萬台幣,再加上翻譯、封面及內文插畫、題字、字體授權費等,這本純電子
書的編輯費用也要14萬台幣。董福興表示自己當初希望讓更多人讀到此作品,定了180元
的低價,但自2013年到2021年,統計下來8年間這本電子書還虧2、3萬,以此例可知要單
靠網路而非通書陳設而炒起一本書的熱度,很貴且很難,而低價更不會因此讓讀者購買,
反而若定價提高,可能還能靠打平成本,養活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