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喜歡閱讀的大大好,
先自我介紹,我的筆名是楚然,目前在台南開了一間預約制的書店「得時」。
藉著書店,我進行了兩個關於出版產業的嘗試,想聽大家的意見。
一、書籍小額贊助
我這個書店不賣書,賣的是我選書和介紹的服務。
來書店的客人可以經由我的介紹,決定贊助這本書的金額。
我抽成後,再分潤給出版社跟作者。
理想上是這樣啦,但出版社好像礙於會計規定,好像沒辦法直接拿錢。
所以目前我收到的錢,都回饋給作者,我自己也補貼了一點。
之前是推何玟珒《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以下簡稱《雞屁股》)
總獲益為2100元,共有十一位贊助者。
我分享一下自己觀察的有趣現象。
如果是以賣書的方式進行,一本書原價300元。
十一位贊助者之中,只有三位的贊助金額超過書的原價(分別是500、400、300)
如果沒有這個小額贊助的管道,只依賴目前的通路,只能賣出三本,獲得收益為900元。
但如果是小額贊助,由於訂價較為彈性,
讀者可以自由定價,有不少價格低於書的原價,所以獲得收益為2100元。
一來一往,總共差了1200元。
.
如果以版稅來看,抓10%,300元的《雞屁股》每賣一本,玟珒獲益是30元。
目前2100元,我只要服務11人,而且每個人的心理負擔不用太重,花一百元真的還好。
如果要依照目前買書的市場型態,我必須要說服70人都花300元,才能得到一樣的效果。
兩者所花費的心力,肯定是前者輕鬆許多。
.
成本上也減少很多,我不用進70本書,
然後頂著庫存壓力,在一定期限內賣完,賣不完還要退書。
我只要買兩本書,
一本我忘記內容時複習一下,另一本給讀者看即可。
即使別人也推薦這本書,
切入的角度不同,反而會各自拓展不同的客群。
對出版社而言,也不用要拼賣完首刷,
也不用只靠再刷獲利。
只要讀者有管道(圖書館或朋友借)接觸書籍,
以及確保有管道能贊助出版社或作者,
就可以穩定獲利了。
再加上是要大家自由贊助,
所以也不用怕有人花錢買流量或衝借閱率。
.
跟讀者互動的過程,我獲得更多回饋,
譬如哪些篇章獲得多數人喜歡,但贊助的金額不多。
哪些篇章喜歡的人少,但願意花大錢。
讀者也不用說很多高深的話,表達出自己的品味。
只要文字有觸動到他們的內心,願意為此付錢即可。
希望未來贊成這個理念的人越多,
小額贊助的對象可以擴及到編輯、封面設計、排版等出版產業的從業人員。
。
第二個活動是延續書籍小額贊助而來,
就是鼓勵大家針對書籍的內容、翻譯進行校訂。
譬如之前《源氏物語》的翻譯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用寫落落長的書評,
只要有人可以針對書籍的內容進行校訂,
就可以讓讀者知道哪些書該買、贊助,少花冤枉錢。
(譬如洪蘭的譯作)
提供校訂意見的人,也能獲得小額贊助。
等於有人可以藉由閱讀獲得利益,
也能利用勘誤累積本身的專業度。
(譬如我準備贊助勘誤《源氏物語》的人了)
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獎勵好的作者、編輯和譯者。
這兩個活動還會繼續推下去,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意見。
可以丟水球給我。
或寄到書店的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也歡迎出版業或藝文產業的朋友多多交流,謝謝大家~~
作者: sunboyboy1 2024-11-12 20:17:00
很有意思的作法!想實際參與看看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24-11-12 20:38:00讚喔
書店的部分,單純賣周邊或飲料小物都不準備嗎?多數實體書局都靠這個延壽
作者: willy0618 (草帽阿寶) 2024-11-13 01:13:00
好有趣!加油加油!
作者:
likeshit (大便般的存在)
2024-11-13 08:14:00提到洪蘭給推
作者: singlestroke (小伯) 2024-11-13 09:51:00
很有趣耶
作者: CTUST (您真是套牢高手) 2024-11-13 12:20:00
市場都數位行銷了,同質性YTer,Podcaster一堆
有點理解這種感覺 如果有管道我其實會想要小額捐款給我在圖書館看過的書 有些內容並不想買來佔空間 但也不是說內容不好 大部分都有收穫 就是覺得沒想收藏而已
作者: sunboyboy1 2024-11-14 22:27:00
我覺得跟YTer差滿多的欸 這種推薦方式很客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