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wofish22 (...................)
2025-02-08 16:05:07一、前言
亞瑟.布魯克斯與歐普拉的新作,如果你也喜歡亞瑟.布魯克斯的《重啟人生》,那這本
由亞瑟.布魯克斯與歐普拉的新作,又更值得你一讀。
你是個幽默的人嗎?如果不是,那你很可能固執而不容易接受其他觀點。
在新冠疫情期間,你是否感受到痛苦?如果感受到痛苦,很可能是因為你是個樂觀主義者
。
你一天照幾次鏡子?嘗試減少一些次數,你可能會更加幸福。
最後,幸福是什麼?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很少人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覺得幸福是一種情緒狀
態,但幸福是一種知識及行動,知道其中的原理並採取一些小行動就能『更幸福』。
經由幸福學教授亞瑟.布魯克斯準確的定義及解說,在清楚幸福的要素後,把抽象的情緒
具體化的說明,讓你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及接納自己,讓我們知道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達到
幸福,但也永遠可以過得比今天更幸福。
『你不會找到幸福,但你可以過得更幸福。』
二、心得
1.讓人不幸福的原因之一-負面情緒所造成的後果
負面情緒不是缺點,但由負面情為驅使的行動後果才是讓人痛苦的原因。
我是個情緒化的人,尤其非常的悲觀,常常會感受到焦慮、恐懼或不滿。長期以來我都試
著想改變自己,就像閱讀這本書一樣,想要使自己更樂觀或者更幸福一些。這本書卻溫和
地讓我接受自己的特質,作者有條理且溫柔地告訴我們任何情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或
許大家都想成為極度正面的『啦啦隊長』,但這世界還是需要敏感又感傷的『詩人』。
情緒沒有對錯,重點在於你是否足夠認知你的情緒並且能掌控它,負面情緒是一種警戒,
告訴你即將面臨的危險或者需要提高注意,但你不需要聽到警戒聲就驚慌失措。
『若被負面情緒主導,做出有害的行動,這才是造成你痛苦的主因。』
2.盡可能地減少負面的記憶或的訊息,試著重新解讀不愉快的經歷
負面回憶容易造成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卻又會讓你解讀出負面回憶,形成一個無限循環
。
我們天生就對負面訊息特別敏感,因為忽視一則稱讚無傷大雅,但無視一個警告可能會使
我們失去工作或者某些重要的事物,所以學會篩選負面訊息就格外重要,對於路人的謾罵
你大可一笑置之,但對於上司對你的評價就謹慎對待。
對於已經存在的負面回憶則可以嘗試改寫它,回憶會影響情緒,總是會有一兩件事讓你幾
個晚上輾轉難眠,幸好我們大腦在每次提取記憶時都會發生一些重建。
大腦提取的是碎片式的影像,提取時大腦都會拼湊成一個完整的記憶。下次面對不愉快的
回憶時,多多想著其中是否也有快樂開心的成分。經過一次一次改寫,這段回憶可能就不
再令你痛苦。
雖然負面的訊息或者事件會帶給我們苦痛,但也會令我們成長茁壯,作者提到你可以在筆
記本中留下『痛苦區』。
首先,在事件發生地當下盡速紀錄 (僅僅描述事件就好,越簡短越好,太長的描述會加深
負面情緒),寫下事件的原因後,下方留兩行。一個月後,下方第一行寫下這段遭遇後學
到的教訓或積極的行為。最後,半年後在下方第二行寫下建設性的舉動。 『與家人因為
金錢因素吵架』→『重新檢視自己的花費,意識到存下的金額有些太少』→『每個月發薪
後優先存下固定金額,半年已存下六萬元』
負面回憶會帶來負面情緒,但同時,正面回憶也會帶來正面情緒,多多的記錄中生命中的
美好的回憶,感受這些回憶帶來的感受,而其中「感恩」可以帶來更多幸福。
『嘗試消除生活中的苦難,讓自己變得更幸福快樂,這種作法徒勞且錯誤。』
3.拜託!!!!你沒有那麼重要!!!!!
在開車上班的途中,我們會去觀察車流,停紅綠燈的時候會去觀察路人或著去思考接下來
的路徑;但要下車進到辦公室時,你可能會在三端詳頭髮是否柔順,或者體態是否合格。
我們會去審視外界,也可以用外界的眼光來審視自己。這兩者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但是
增加前者或者減少後者都會令我們提高幸福感。
當你用外界的眼光來審視自己,你會在意你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容易過分的放大你的缺點
,會忌妒別人擁有的東西,你會注意鏡子裡面自我的缺陷,或者在意社群媒體上關於自己
的評價及留言。
多關注外在,就算沒有付諸行動,光是替他人禱告,祝福他人或者思考自己可以提供怎樣
的幫助都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當然,如果願意付諸實踐更能大大提升你的幸福感。
另外一個縮小自己的方法,多跟讓你產生敬畏感的大自然接觸,就像登山或者遠眺海浪,
甚至去天文館或博物館看看,都能讓你再一次的感受到外在世界的浩瀚。
減少評論事物,不論你覺得你有多中立,說出來的話一定會洩漏自己的觀點,如果真的要
說,盡量著重的事實而非感受,像是「你最近經常遲到」→「你今天遲到了」。我們常用
感受來表達事件,像是「我討厭這首歌」,但我們或許可以深思,你討厭的究竟是什麼,
轉而用「這首歌有點沉悶」來表達。
這樣的表達方式會使你更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確實比較消耗腦力,但你永遠有另外一
個更棒而且更輕鬆的選擇,那就是閉上嘴巴就好。(《閉嘴的藝術》也是我覺得很值得一
看的書,光是閉上嘴巴就能讓你更幸福了)
『多關注外在環境—觀察周遭世界並關懷他人,不要讓注意力太圍繞自己打轉,這是提升自
己幸福感的最佳方式之一。』
4.家庭會使我們感到幸福,也會讓我們感受到痛苦
作者提出了四個重點:分別是家庭、友誼、工作及信仰。
在四個部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關係,作者定義的家庭裡面成員是伴侶及我們無法選擇
的血親。
與這些人的相遇是個意外也是個恩賜,面對不喜歡的人可以遠離或減少見面,但家人是一
種無法逃避的關係,謹慎處理家庭關係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而伴侶是我們唯一可以選擇家庭成員的機會,作者建議選異質性高的另一伴不僅僅是我們
的生理需求,更是幸福的關鍵。另外,《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佛畏
系統》兩本書中都推薦我們選擇同質性高的另一伴會更快樂。
以傳統的觀點來看,同質性高意味著有較接近的價值觀或者生活方式,這極有可能避免日
後的爭執,但也會減少溝通,使兩人感情日漸冷淡。另外,缺乏不同面向的生活,像是夫
妻兩人都是內向者,使得生活過於單調且不利於面對挑戰。
綜合以上三本書,我認為價值觀還是盡可能選擇同質性,但在生活方式或者性格上則盡量
選擇互補性的另一半。
如果已婚的讀者也不要灰心,只有複製人才會完全相似,試著找出並放大對方與你的差異
,像是對方溫和而你的個性直接強悍,遇到推銷員或者遭到不合理的對待就由你來出面處
理,至於把與鄰居溝通的任務則交給伴侶吧。
但如果你們之間的差異性過大,導致爭執不休。兩個人可以坐下來列出生活中最重要的十
件事,孩子、金錢、工作等可能會位居前段,而政治傾向、嗜好可能敬陪末座,然後聚焦
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很喜歡作者描述家庭衝突的方式:衝突就像是在餐廳吃完一段佳餚後的帳單,除非你不
點餐,要不然就一定會有帳單。
我們都很害怕衝突,作者告訴我們,衝突是另外一種愛的形式,而重點不在於衝突,而是
如何處理衝裡衝突及情緒,如果你的家庭很和樂幾乎沒有爭吵,那可能是有部分成員一直
買單,但這也只是延後衝突,並不代表衝突不存在。
『你的家人通常在意你對他們的信仰與信念有什麼看法,比較不在乎你的生活方式與行為舉
止。』
三、後記
讀完這本書之後,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首先,對於幸福有了更具體的想法,以前的我覺得『幸福』是種狀態,我需要付出某些重
要的東西才能獲得,像是連續性的加班而獲得升職或者達到目標,又或者付出高額金錢到
高級餐廳飽餐一頓,而且付出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幸福。現在『幸福』對我來說是一種
心態,可以藉由選擇看待事情的角度,且與生活周遭建構出和諧的關係來感受到幸福。簡
單來說,並不是努力去得到幸福,而是從生活中感受到幸福。
雖然我並沒有仔細去深入研究作者所提到的各式研究,但作者提出的幾個「更快樂」的做
法都具體而簡單,而我決定在筆記上增列「痛苦區」和「感恩區」,痛苦區用來改寫我對
於負面事件的回憶,而感恩區則用來減少對負面事件的情緒空間。
近期有較多的地震,前幾天半夜有個非常大的地震,地震發生的當下我非常恐懼,很擔心
房屋倒塌或者家人受傷,幸好,身旁的家人及財產都平安無事,這件事我有寫在「感恩區
」上,每天閱讀後發現自己對負面事件的容忍度提高不少,突然間惱人的同事也不再影響
我的心情了。
第二,我很喜歡作者描述各式情緒的中立感,長期以來就對於自己的內向及過於敏感的個
性覺得困擾,這本書幫助我溫和地接納自己的特質,並理解情緒的意義。我並不是因為內
向而痛苦,而是因為因為內向而無法真正的表達自己而感到痛苦,我要做得並不是變成外
向者,而是要學著慢慢地表達真正的自己。
『幸福並非最終目的,而是方向。』
網誌全本版:https://reurl.cc/yDj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