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獨立書店的出版視野 小小書房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1-30 13:00:22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97181
【文字.攝影/李屏瑤 圖片提供/小小書房】
隱身在永和複雜的巷弄之間,穿過捷運站出口旁的小洞,沿著巷子走一小段路,小小書房
就到了。小小書房其實一點都不小,某些時刻會錯以為這是條隧道,通往另一個未知的世
界。除了新書座談和各式活動外,也經常舉辦讀書會。
「這幾年經營書店很驚訝,很多我們所知道的事情,一般讀者是不知道的。」店主虹風說
。立足於實體書店的基礎上,小小拿到文化部的書店補助,可以做推薦書展;但虹風不選
擇一般拋棄式的書展刊物,而將這筆經費拿來做雙月刊《本本/abook》,將於2014年1月
底發行。這本雙月刊將作為訊息橋梁,每兩個月辦一次深度書展,找各領域的專家來推薦
。「第一波書展是『反貧窮』,關於貧窮和結構,既是導覽,也可以深入瞭解。」
觀察2013年各大通路的暢銷書單,虹風覺得有愈來愈多的非主流書籍被淹沒了。她希望小
小書房可以逃脫主流的迷思,介紹更多不同類型的書籍給大眾。例如Fish王登鈺的作品《
夏路夜街》,他是知名動畫師,作品包括雷光夏《造字的人》與楊雅喆《囧男孩》。從夏
夜漫步談人生、談宇宙、談存在,整個故事一氣呵成。但因為原始的創作是捲軸式的,尺
寸40x500公分,光是印刷就耗了一年,最後協議縮小一半去印。成品是一個圓筒,許多通
路都不肯陳列。虹風解釋,「我們的通路已經習慣用陳列規格去挑選書,不然就不進。在
規格化的挑選機制之下,讀者永遠不知道,有哪些東西在第一關就被篩選掉了。」
不以過去一年的出版品作基準,虹風想談的是類似於「此生必讀」的書單。舞鶴的《餘生
》開啟她對臺灣文學的認識,「沒有這本書就沒有小小。」她也願意推薦唐德里羅的每一
本書,尤其是《白噪音》,從中可以找到現代社會的各種光怪陸離。所有的末日景象,原
來有個作家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告訴世界了。《寫給雨季的歌》是伊莉莎白‧碧許詩選,碧
許的詩具有層次,詩裡有驚人的細節;另一本則是普拉絲的詩集《精靈》,時隔五十年,
臺灣才得以看見完整中譯本。
作為人與書之間的橋梁,作為一個可以安心躲藏讀書的洞穴,虹風期許小小書房,讓不知
道怎麼接近書的人,可以來到一個地方,輕鬆地帶走一本書,裡面沒有太多雜亂的訊息,
「帶走的都是很好的書」。
【完整內容請見《ShoppingDesign設計採買誌》2014.2月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