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標草不耐症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17-08-28 16:02:22
在任漢平老師那聽了幾堂草書課,偶爾聽他抱怨起于右老一兩個已成"標準"的錯字
又打趣地對學生說:「這就像是我寫錯字的當下,你們也不ᄡ惟峇ㄦQ糾正一樣」無
人糾錯、竟成標準。好奇使然,趁空閒翻閱了左岸胡公石《標準草書字彙》與張權
《標準草書要領》兩本書……結果引發了一連串精神上的不適,姑且稱之為「標草
不耐症」。究其機理,吾人先學楷後再從諸帖中習草,成見既立再看標草,才會覺
得易寫與易識往往衝突,造成精神上的不耐。標草蒐羅古人草字而取簡約者( 到底
有多愛弘曆呀?),省借上似傾向於易寫,易識則因涉及多字間的區別,不一定能兼
顧。加之標草省借類化處理同形、擬似字的規則尚且不明,在深究以前,只能勉強
以准標準(quasi-standard)看待。以下￀H記初習感想,不敢說是公允。
以事後諸葛論,不管是識楷書草或是識繁書簡,都和提高識字率搭不上關係,推行
草、簡以求掃盲的想法恐怕出於士人的爛漫。以「易識」、「易寫」、「準確」、
「美觀」為原則所建立的標準草書,其書寫省時、益於掃盲的功能需求在數位工具
普及後已然不在。況且在識讀用楷、書寫用草的方針下,既要學楷又要習草,對學
子來說無疑是額外的負擔。簡體廢舊立新,大幅刪減並改造文字,如「幹、乾、榦
」省為「干」、「復、複、覆」省為「复」,要學的只有一套規範字,即便如此,
識字率也未曾高過推行正體的我們。簡字有所謂的總表,內容並未窮舉,依簡化原
則類推簡字時必須處理同形相混的問題。標草雖無刻意造立代表符來縮減常用字字
數,然在省借類化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也要處理大量的同形、擬似字。簡體有所謂
的簡化原則,標草既然冠以標準之名,吾人自然期望它也具備省借類化的規則,好
在類推他字時能有所依循,沒料接觸後希望落空,舉《字彙》《要領》字例:
「變」「燮」字上對稱符,故以字下「攵」、「又」特徵做為區別;「乾」「軋」
字左享字符,故以字右「乞」「乙」做區別。似乎有著兩字主部同符時以從部特
徵為區別的規則,可是「敵」「毅」字右又字符,不以左旁「古」「豕」特徵做為
區別,反而沿用習慣草法改寫左上立部。
「副」「耐」左同為豕字符、右同為刀字符,「耐」以右部「寸」原形做區別;「
馭」「效」,左同為馬字符(《字彙》補充符)、右同為又字符,「效」以右「攵」
原形做區別。隱含著左右合體字同形時以左旁作為代表符主部、右旁作為區別特徵的
規則。可是:「朗」「鵄」「鷗」等字同形:左良字符、右月字符,「朗」左右皆
代表符,「鵄」以左旁「至」做區別,鷗以右旁「鳥」做區別。依同部位主部首不
得異式原則,《要領》不該把「鵄、鷗」歸入左良字符下,而是放在右月字符下才
不會產生衝突。若說「朗」是良字符與月字符字面上的"正形",故有代表符優先原
則,但看「覤」「覷」左虎字符、右同部件,「覷」用代表符,而"正形"的「覤」
反而是用「虎」原形做為區別。又「牒」「揲」「搡」左提手符、右草形相同,非
"正形"的「牒」反而用提手符,類推「揲」「搡」等左旁提手"正形"的字時只能靠
右旁原形以茲區別,此又易與傳統草法混淆。
按:「覷」為《字彙》字例,「覤」為《要領》字例,「覤」不用虎字符恐緣
於《要領》成書晚於《字彙》,並非依某種原則歸類,實則此二字應該是
放在單獨符「見」部之下比較恰當。同部位部首不異式的原則先天上就與
一符代多符矛盾,往往有二字主從部皆同符、從部尚且同楷形的情況,此
例可見因從部非代表符又硬要歸類,便放棄了原則而更動主部。
「封」「刲」左武字符、右刀字符,「封」左右皆代表符、刲左右皆原形,似因
依循罕字不草的原則。可是「勴」「豦力」同符,「勴」字左旁用虎字符而「豦力」
用原形,此二字皆未收錄於部訂辭典中,莫非「勴」非罕字? 其他如「鴯、鷊、鶵
鶝」等,罕字與否的標準為何?
又,在無擬似或同形的情況下,「勍」左京不用享字符、「郊」左交不用馬字符,
若說有沿襲習慣草法的原則,則同樣無擬似字的「敬」何不沿用? 如「初、搖、麗
、剪、布、照、帶、勉、聲」等則又循傳統草法更進一步省借。而取傳統草法者又
以易寫而非易識為優先,如「靜」取冷僻的「主爭」形,來源似是未可信的閣帖晉
武帝書,左旁「青」省簡為「主」,「靚、靛、鶄」依此套用。
以上所舉種種不耐中,最不能適應的就是過度的類化與省借。
固然,標草在糾古人錯筆加以區別而使之易識的工作上非無建樹,譬如規範單一寫
法後解決了草訣歌字例中許多刻意擬似的字,如「類、嚴」「孝、存」;處理「孜
殷敦敲效馭」等易致混淆的草法,將「殷」首畫排除短橫,左旁歸入角字符必免與
馬旁形似,「敦」習慣上有「高、馬」草形的左旁回歸享字符,「效、馭」則依右
旁原形特徵作為區別。然在追求易寫而將某部件捨棄筆意上差異、約化為代表符的
同時,可能又有新的同形字產生,若不能像隸變後楷書那樣同形兼通,就只能放棄
其他部件的簡省以茲區別。如將傳統草法左旁中保留行意而各有差別的「身、耳、
牙」、「示」、「衣」等統一類化為示字代表符後,「射」字只能放棄右旁從部「
寸」的簡化,否則將與「初」混淆;「耶、邪」草形由「祁」佔用,於是只能保留
左旁原形以作為區別。「耐」因左旁歸於豕字符,「耐」字只好放棄右旁從部「寸
」的簡化,否則將與「副」混淆。
雖然規ᄑd代表符意在易寫與易識,然而所代表的部件愈多,辨識的難度恐怕會是呈
指數增長。請試想將26個英文字母兩兩依序由數字01至13代表,我可以輕易將一段
話(楷書)編譯成一組數字(標草)來傳遞訊息如:(5,10)(5,10)(7,8,10)(3,1,10,13)
(1,10)(1,6,6),收到訊息的人知道編譯的規則便能將數字還原成字母如:(ij,st)
(ij,st)(mn,op,st)(ef,ab,st,yz)(ab,st)(ab,kl,kl),排除無意義的字組與縮字後
可得(it/is)(it/is)(mot/not)(easy)(as/at)(all),判讀結構可以辨別前兩組同形
號碼,最終解譯出原始語句:it is not easy at all。倘若減少分配數字,譬如將
ab編為1,其餘每三個字母依序由2至9代表,雖然略可提高編譯的效率,卻已讓解譯
過程變得十分困難。
非主部進一步省借原則下,「辭」字右辛省為干;「餘」字左旁《字彙》另立食字符
省似「么」,右余省為辛字符,這些都可接受,然而閱讀此二書時總能遇見讓人覺得
誇張到有違「形失不草」的字例。理性上雖一直說服自己那標草不耐症狀純粹是心中
成見所致,像是傳統草法如「叔、甚、使」這類簡化字就不覺排斥,也願意相信直接
從標草入門學草的人應該不會有這種困擾。可是站在實用立場上很難不去思考:做為
溝通媒介的文字,在易寫邊際效用遞減下,為多省那一兩筆而大幅增加辨識上的困難
,真是明智之舉嗎? 當然,換作是藝術的角度就沒有這麼多顧慮了,畢竟「所有文字
的呈現終究都是影像」(The word is an image after all)。
後記:這篇牢騷原本要當做讀過《字彙》《要領》後一系列字例抱怨與糾錯文的引言
(如「臺、()」ᄀu侯、儋」的混淆),結果寫完後氣也消了,可見不耐是可被馴化的。
人間亦有症狀更為嚴重的標草過敏者(如耕○硯齋老闆),卻罕見有撰文批判,大國有
篇趙聯磊《淺析于右任標準草書之得失》,求知若渴,可惜不了解入手管道。
圖版:https://goo.gl/84td3f
註:末段()缺字無法顯示,其為「老」下去「匕」加「至」。
再註:冷靜過後想想,傳統草法真得需要改革,像是借部浮濫的問題,大抵古人認為
就算訛誤,只要整體看來差不多,知道對方想寫的是什麼字就行。像「公、名
、召、台」常常借到錯亂,一個「紹」字草法有時借「公」,反正沒有(糸公)字
,有時借「名」,(糸名)都借成了紹的異體,可是有的是借到「台」的,「紿」
可是不一樣的字呀。
後餘
作者: rainmenismee (ㄚㄚㄚㄚ挖幹哩老ㄙ)   2017-08-29 01:47:00
感謝分享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17-08-29 10:34:00
篆字用慣搞笑症,那無法顯示的其實也就是"耋"的異體
作者: nypd (amok)   2017-09-07 13:42:00
感覺可以用這篇召喚sory
作者: phragmite (Θ.Θ)   2017-09-07 20:29:00
他該煩惱的事太多,嘴這門外漢的淺碟文太浪費人生啦。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17-09-13 21:26: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