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oodsignet (印子)》之銘言:
: 1.大概了解大大的意思,閒來無事,我也來閒謅一下。
: 譬如我想刻 "愛拼才會贏";但書家用 "愛拚才會贏"的版本
: 原本的人以為那是 "从艸从廾";上面是草字頭的草寫,
: "亠"是草字頭的訛變,因為沒有想到是 "弁"
: 所以以為是繆篆的一種,以上如果我引喻失義,還請大大原諒。
: 至於 "拚" 通 "抃 就不再敘說了。
: =======================================================================
沒有閣下搭腔,我說了段拙劣的開場,後話就只能永遠吞著。
我猜現代書家用"愛拚"純粹是因為"拼命、拚命"二詞致"拼、拚"混用的關係,而
閣下"并"→"从艸从廾"→"弁"致訛的想法很有創意,比我把"弄"異體"从亠从廾"
誤做"卞"字篆文的例子有趣。在古文物、詞例證據稀缺的的情況下,古文字釋
文真得靠創意,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甲骨、金文有一字形象雙手捧著酒尊或斗、勺器於"示"旁,羅振玉、馬敘倫、葉
玉森等將此字釋為"福"繁形,試以我半殘的古文句讀羅的說明:
从兩手奉尊於示前,或省"廾"或並省"示",即後世之"福"字。
在商則為祭名,"祭"象持肉,"福"象奉尊。周禮膳夫,凡祭祀
之致福者(注:福謂諸臣祭祀進其餘肉,歸胙於王。)晉語:
必速祠而歸福(注:福,胙肉也。)今以字形觀之,福為奉尊
之祭,致福乃致福酒,歸胙則致祭肉,故福字从酉,胙字从
肉矣。許君謂"福"[右偏旁]聲,非也,古金文中父辛爵"福"作"
[右偏旁]",弭仲簠"福"字亦从"[右偏旁]",均象"尊"形。
[]:https://www.cns11643.gov.tw/wordView.jsp?ID=208422
這陳述如此通順合理,如果羅之後沒有新的事、物證,沒有新的創意,那麼此字就
將永遠只被當作"福"了。即使如今已作他字釋,去羅八十載,你還是會在春聯斗方
上看到這個被當作"福"的字。所以,如果弁字沒有任何先秦、秦漢的線索,而閣下
站的位置夠高的話,"弁"由"并"訛來也是行的。……其實我也懷疑許慎那"弁"字的
寫法,"為"字都能當"獮猴"了,說文也不一定就對。
==============
以下篆刻文恕刪,人窮玩不起,一方印石都切成好幾個石片在摹…沒辦法,石略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