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r君講的動量守恆就是之前我講的大原則,並說明生理上
的衝擊及後果、reallocust君又加強了些設定跟現實狀況,
DoraeCookie則是在專業上提出材料與結構設計的差異。
其實大家的說法大方向來說都沒錯,
在碰撞的瞬間,質量小的車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一定就是比
大車來得大,這時候跟應力材質啦沒有關係,這是小車
先天上的劣勢,所以需要輔助安全設備(氣囊、安全帶),
這時候是受傷甚至是致死的可能性之一。
在碰撞的過程中,有的車廠會設計成會彈開,或是會潰縮
等安全設計,就如同DoraeCookie所強調的汽車工業專業,
這邊可以避免人被車子給擠壓受傷甚至致死,
是第二個危險,所以大家都沒錯啦~
真的重視安全的人,直接給結論比較清爽好讀
1. 車重越重越好
2. 越新世代的車種越好 (汽車安全設計越先進)
3. 年分越新越好 (金屬應力疲乏、鏽蝕)
4. 安全機構評比至少要過關 (但不同時期的車種不能對比)
看完以上結論後,大家應該可以知道在鬼島台灣,
百萬以下的車子不可能給你多好的金屬材料或安全設計,
我們只能在有限的預算、貧乏的國家安全規範下去選擇,
別天真的以為10年歐洲車可以幹掉新的國產車(原因2跟3),
小面積撞擊要好,一定要有氣簾來保護(因為車子會往外彈),
綜觀台灣的國產車...應該是幾乎都不合格了啦 orz
我會建議大家參考以上準則,若買不起百萬以上進口車的人,
保險買高一點,開車時做好防衛性駕駛,開開心心出門,
平平安安回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