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記錯的話,日系車進軍美國市場始於70年代開始的石油危機。
當時美國車笨重耗油,日系車相對輕巧節能。同時日本汽車重工製造業由戰敗後重
新成熟。此外當時日本政府維持貨幣低檔的政策(這帶來了1985年的廣場協議)。這
些因素使得日系車得以大舉攻佔美國市場。
那為什麼歐洲沒有發生像美國一樣,汽車市場被外國人大規模攻占的情形?
這點我比較沒有研究過資料,但我想應該和用車環境有關。
大家都知道歐洲人對於汽車底盤的要求很高,這點日系車就占不到便宜了(美國的道
路只有直線,相對不要求XD)。其次,歐洲車不如傳統美國車像是龐大的吃油怪獸。
所以歐洲市場並沒有如同美國市場一般,提供日系車絕佳進攻的時空背景與使用環境
。
也就是說,歐洲和美國汽車市場在能源以及道路環境上有所差異,而美國的條件使得
日本車得以趁勢而入,而歐洲條件卻與美國不同,因此日本車進攻歐洲相對於美國
而較為沒有實現的機會。
以上,回應為什麼日本車進得了美國進不了歐洲的問題。我的觀察啦。
※ 引述《yamatobar (747-8I)》之銘言:
: 比起北美和紐澳
: 歐洲人似乎對自己歐洲的品牌更有自信
: 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的最暢銷TOP 5車款,絕對沒有日系車款
: 只有跟日本同樣右駕(英國還有日系車廠的組裝廠)的英國和愛爾蘭,日系車才賣比較好
: 歐洲人還是很捧場自己的品牌呀,就算品質沒日系車好,也能忍受
: 不像美國人早就投入日系車的懷抱了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國車根本是大排氣量V8 OHV引擎裝爽爽,結果石油危機全盛期的1970年代,美國車的耗油量是日本車的2~3倍,更糟糕的是美國車的品質也不如日本車1970年代的日本車除了安全性還有開長程的乘坐舒適度以
作者:
iamspy (寧)
2016-06-02 18:24:00就是經濟與石油因素,日車在美車蕭條的那陣子靠 省油與可靠 建立了口碑
外,沒啥好挑的,不過當時美國也有像Ford Pinto的安全性超差的車款
作者:
iamspy (寧)
2016-06-02 18:25:00但其實是雙田打下的市場,其他日廠是搭到順風車
雙田+Nissan,其他日廠則是搭便車歐洲車廠主流的掀背車,比日本車更適合歐洲的環境,也比較不怕石油危機
歐洲的道路設計與交通法規,日本車若懸吊不好很難開山路多、郊區道路速限高、高速公路車流速度快
歐洲很多路比日本的路還要窄而且難開得多,歐洲考駕照甚至比日本還困難得多(看看德國法國英國的考照方式)
作者:
TaiwanNeko (å°ç£å°å°è²“)
2016-06-02 20:28:00日系車也做的出好底盤吧
調性問題吧...日產說他是歐洲車有誰會說是事實上...現在的日產真的是歐洲車XD
作者:
CORSA (重型爬行獸)
2016-06-02 20:46:00日本車可以視為美系車的「經濟版」 底盤懸吊與美系車較接近只是這樣要過歐洲市場所注重的麋鹿測試就很吃力了~
在歐洲販售的日本車都有調整過懸吊,但懸吊幾何與車身很難事後調整,只好避震器與彈簧換一換。但有了操控,舒適性卻無法兼顧。除非一開始就是以歐陸道路環境來開發,如英國Honda
作者:
cain07 (美好的世界??)
2016-06-02 23:53:00大家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嘖嘖
作者: ben745018 (吉川) 2016-06-03 00:22:00
可能如果要做歐洲特規就不符合 日系車好維修 底盤設計相對精簡的概念 就算有可能也打不過在地附近的車廠 法國有psa 雷諾日產 捷克有skoda 義大利有fiat lancia英國有vauxhall國產維修永遠也比進口維修要省很多
歐洲山路速限訂得很有趣啊....不像台灣是用最低標準來定
像北宜那種路,在法國會定90、在英國定50mile...在那邊觀念是你既然都考的到駕照,就要有判斷速度能力直線速度太快彎不過去,就要自己判斷去減速而台灣的速限就是你照著這個速度開,一定不會超過極限
喔喔喔 北宜定90耶 太秋了!!! 這已經是快速道路的速度了 那他們一般道路速限不就破表了嗎? 真神其感謝分享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6-06-03 12:55:00北宜假如改成90,一個禮拜死100人都可能
大條公路110、高速公路130....在那邊上高速公路如果用台灣平常大部分人這種加速方式恐怕連阿婆都會貼你車....
法國真的大家都開很快, 但是守規矩我在那裡開山路常常當路隊長
作者:
zDEMONz (真˙究極˙掰)
2016-06-03 14:04:00ck大說得沒錯 德國有些鄉間小路速限是100 但要進入鄉鎮時速限會降到50
作者:
d88647511 (Ricky Rubio)
2016-06-03 14:50:00以台灣駕照好拿的程度 還是訂絕不會超過極限的速度好想要頭文字D或100殺彎 先提高考照難度與龜毛程度台灣的考照方式連在市區上路都不太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