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next.com.tw/ext_rss/view/id/1188419
在今年的法蘭克福展上,一家叫「昶洧(音chang wei)/Thunder Power」的台灣公司展
出了一台電動汽車,號稱續航能力可以達到650 公里。我們近期有機會接觸了這家公司,
和他們聊了聊這台車。
「Thunder Power的三個核心技術是電池管理系統(BMS)、熱管理系統(TMS)以及模組
化底盤,」在Thunder Power併購部工作的張子洋對我介紹道。所謂的模組化底盤,即總
成設計是獨立於底盤設計的,可共享於不同車型,車重更輕、生產成本和開發時間也可以
進一步壓縮。
Thunder Power完成底盤設計,再將這些設計要求給到Dallara,由Dallara 完成最後的底
盤代工。 Dallara 此前曾有給法拉利、保時捷等豪華跑車做底盤的經驗,經驗頗多。其
實Thunder Power和Dallara 合作還有一段淵源,Thunder PowerCTO Peter Tutzer 此前
曾一手主持了Bugatti Veyron從計畫到量產的完整開發,此次Thunder Power和Dallara的
合作,其實等於是Peter 將之前做Bugatti的經驗拿到了做Thunder Power這裡。而這,或
許會是這家台灣公司造車的又一優勢。
我們來看一下Thunder Power的幾個規格數字,它的電機有230kW 和320kW兩種,230kW版
本百公里加速是5.9秒,320kW版本是4.9秒,極速分別是210km/h和250km/h,兩個版本搭
載的都是125kWh 電池組。續航方面,兩個版本均是650km,可在6小時內完成充電,30分
鐘快充能夠行駛300 公里。
我們有必要關注下兩個版本的車重,根據Thunder Power給出的技術規格,230kW 入門版
在1.9 噸左右,320kW 高性能版在1.95 噸。而特斯拉的85kW 和90kW 兩個版本重量大概
在2.2 噸左右。相對而言,Thunder Power電池組容量更大,要做到總重量更輕、續航更
長,就需要在輕量化、空氣動力學、汽車動力學上下更大功夫。
目前Thunder Power使用的是松下18650電池,不過未來也可能採用韓國LG、三星,「國產
的也可以考慮。」張子揚說道。
在電池管理上,Thunder Power研究了充放電循環與SOC 對里程的影響,使用模組化設計
、可以監控7500多組電池;在熱管理系統上,Thunder Power進行了回收廢熱改良,並通
過設計高效的水路減輕電池負擔,並延長電池壽命的。
除了上述三項核心技術,Thunder Power其他方面則分包出去,比如電子與電控研發由博
世負責,外觀由意大利公司Zagato 設計。
「我們的定位是豪華市場,因為從低檔車轉型變成中檔高檔車是不可能的。」張子揚說道
。其實這種造車路數並不鮮見,例如將電動車成功量產商業化的特斯拉最初就是從跑車
Roadster 做起,再往下探至Model S 系列。Thunder Power預計售價是40-50 萬人民幣。
現階段,Thunder Power已經在仿真工具Dymola 上針對機構、整車動態、電力電子、水循
環、熱管理與能量管理系統做了仿真測試,用於協助整車設計與開發工作。此外,
Thunder Power還得到了Applus IDIADA 的汽車工程認證。
Thunder Power整車會由他們在浙江紹興的工廠生產。這座工廠大概500 畝左右的面積,
主要承擔的職能包括沖壓、焊接、塗裝以及總裝,總裝分為前裝配,儀表板裝配,燈光裝
配,以及底盤裝配四部分。Thunder Power預計第一款電動汽車在2018年量產,首批10 萬
輛。這座廠的營運管理負責人William Yeh 有20 多年加工製造業管理經驗,首席製造官
Franz Schulte 則有超過40 年的汽車製造經驗,主要專業知識領域包括沖壓、汽車組裝
、品質控制和模具。
未來銷售時,Thunder Power方面表示會採取直銷和經銷商兩種模式,核心地區採用自營
模式,不熟的地方委託經銷商來做。
==============================================================================
這消息雖然算是有點舊了,不過也可以看的出來台灣不是做不出像樣的電動車
而是沒有像樣的環境和市場發展
只好台灣研發、大陸生產、大陸銷售,可能會外銷歐洲
會不會回過頭來在台灣銷售還不得而知
昶洧這家公司做電動機出身,後來跟義大利Dallara合作開發設計底盤
交給Zagato做車身造型設計
然後現在在大陸設廠製造電動車,不過總部還是在台灣,並且有在台灣掛牌上市
其實這家車廠就跟Tesla有點像
沒有傳統車廠的包袱,都是從0開始從頭打造一部電動車
不過我覺得他的最大問題在於最重要的電池還是完全要向他人採購,可能產量會上不來
反觀另一家台灣車廠拿了不少補助跟稅負優惠,才說
純電動車有困難,將改研發油電混合車
這是2012年講的
到現在4年了,說好的油電車呢?
然後看一下大陸的電動車市場
大陸電動車有種叫做小微電動車
開發成本低、生產成本低、售價也低
玲瑯滿目好幾十種車款售價都在人民幣5萬元以下,甚至有些只要2萬以下
加上補助根本就跟送的沒兩樣
不過法律規定這類車款時速最高只能有45km/hr,所以都是電子限速45km/hr
除非自己改裝
而續航力大多在100公里上下
加上官方用力推展電動車,使得這種車款在市區內也不怕沒地方充電
公司、公共區域到處都能充
甚至路邊投幣5塊錢讓你充到滿
這種小微電動車是大陸電動車銷售的主力
不過高階電動車也不是沒有
像是比亞迪推出的秦EV300續航里程可以有300公里,時速最高150km/hr
0-100km/hr加速只要8.15秒
售價只有25.98-30.98萬人民幣
而且買這車還有補助
例如你在北京買,中央補助5.5萬,地方政府補助5.5萬
這樣只要14.98-19.98萬人民幣就能買到
大約就是75-100萬新台幣
充電時間也不算長,在80A的充電樁上充電只要約1個半小時就能充滿
這種續航力跟充電時間都快追上Tesla了
跟秦EV300差不多等級的電動車還有好幾款
不介意簡體字的話可以去google,有不少試駕心得跟影片了
台灣車廠不能再以市場小為藉口
要關稅保護、要租稅優惠、要研發補助
也買台Tesla Model S回來研究了
結果什麼鳥都生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