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cape (non)
2017-01-19 01:34:26原文連結:
http://www.energytrend.com.tw/news/20170117-14307449.html
原文內容:
昶洧將於桃園建電池包場,望2018可推首款量產車
昶洧日前舉行法說會說明近期電動車發展成果與展望,公司董事長沈瑋表示,即將在
桃園觀音興建電池包廠,並預計第一台試製樣車 (Beta Car) 可在今年三月出爐,最
快 2018 年底發表首款量產車。
針對電動車研發近況,沈瑋表示,公司測試路車 (Alpha Car) 進入路測階段,目前
已測試 200 多次,仍持續地蒐集路測數據進行分析,最佳測試風阻係數為 0.23,
比 FF 推出的新車還低,是目前風阻係數最低的電動轎車。
他也指出,公司與大陸贛州發改委合作的第一期廠房已建設完成,預計四月份設備將
會安裝完畢,而贛州廠試製車間也已完工並開始運作。此外,也已與西班牙巴塞隆納
區洽談合作建廠計劃,蘇格蘭政府也看中昶洧技術並邀請去當地設立研發中心,顯見
公司卓越的技術已深獲大陸與歐洲政府的看重並積極提出合作的方案。
昶洧也指出,公司計劃在台灣桃園觀音鄉自有土地 2 千多坪上設置電池包廠,另投資
新台幣 3 億元建廠房及購置機器設備,因技術均為自有研發技術及自有土地,預計
毛利率相對較高,有助於業務開展,電池包量產銷售後可維持台灣地區的營運開支所
需;電池包廠將於今年動工,年產量約計 8,000~12,000 片,這部分雖然只能供應贛
州昶洧新能源公司十分之一所需,但不會全數供應自家車廠,仍會考慮部份出售給其
他車廠。
關於昶洧新車展示及上市計畫,沈瑋則指出,除了一至二月在中國贛州廠展示外,三
月底會在香港展出,待香港展覽完成後預計將會安排來台灣展示。昶洧也預計於今年
九月時參加法蘭克福車展, 2018 年三月份參加日內瓦車展,超級跑車廠預計今年底
完成建廠作業;計畫超級跑車及轎車於今年下半年即可開始預購。
在製車技術方面,沈瑋表示,昶洧輕量化技術是全球獨一無二,目前已申請專利,創
新底盤及電池包等多項核心技術都是自行研發,且使用專有航太模擬器進行數據模擬
與測試,故節省相當多製作模具的費用,因此領先其他廠商且在開發經費上較其他廠
商減少成本約 40~60%,主因是大多數的技術都是自有的。
沈瑋並表示,昶洧一直戮力於發展新興電動車產業,尤其以自行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
、熱管理系統及創新底盤設計等三大核心專業技術,期許帶動台灣電動車產業供應鏈
的升級,惟受台灣保守的投資環境及相關電動車產業政策不明確與未積極推動下,對
於公司有心從海外募集資金回流於台灣設廠,提升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的計畫,屢受
阻礙;為了不影響公司中、長期發展及創造股東的利益,董事會已通過出售所投資之
Flash Hope Holdings Limited部份股權,以獲取資金進行後續投資計劃,且昶洧所
屬企業在海外募資的成果截至目前為止,在大陸已募得人民幣 12.3 億元(合台幣
56.58億元),將有助全力發展當地的電動車事業。
心得/說明:
http://i.imgur.com/UrQQ0g9.jpg
記得很久以前也有PO過昶洧的消息
很多人都說這家公司只是在炒股
這設廠的消息出來後應該質疑的聲音會消失不少
最差做不出電動車也還能做電池包
但開發的時間真的有點久,規模目前看來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最後一段
政府政策不明對於廠商也是形成了很多障礙
導致車廠只能設在大陸,在台灣只有電池包工廠
像電動車在汽車業這種幾十年一遇的翻轉機會台灣都不懂得把握的話
喊什麼產業升級都只是口號罷了
除了代工還是只能代工
是做電芯還是電池包啊? 電池包不會用"片"當作單位...
作者: candy234 2017-01-19 06:29:00
炒股吧
作者:
accin (acc)
2017-01-19 07:19:00有名氣的車廠資源與經驗沒有在少的 現在還難產 我想不容易100億連開發底盤都不夠 何況從0開始 那抓到幾個專利比較實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1-19 07:44:00嗯 會吉人要小心
作者:
YCL13 (靜默)
2017-01-19 08:01:00風阻係數上路怎麼測呀?學校怎麼是教進風洞測呢?只測200多次就敢拿出來講,國外太差了,竟然都是萬算。
作者:
vanii40 (不要失去才懂得珍惜)
2017-01-19 08:17:00炒股無誤
作者:
KGSox (天天開心)
2017-01-19 11:16:00不是已經炒完了嗎?去年有跟到的都賺飽飽
作者:
syen (kumiko)
2017-01-19 12:43:00出貨文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01-19 13:28:00
好像漲三倍?? 有跟到真的是爽爽賺...
這啥~沒聽過啊XD 倒是有另一間陸資挖走台灣車輛產業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