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421000354-260210
原文內容:
進口車銷售續強 鼓勵國產車 政策不能拖
2017年作為第一季最後月份的3月,向來是傳統農曆新年後重新出發的月份,尤其是今年
自2月份開始至3月份,國內車壇逐步熱絡加溫,各車商也陸續發表品牌新產品,當然也連
帶出清舊款車型與調整品牌車系銷售策略等,此讓3月份一向具有台灣車市本年度指標意
義。
由新車銷售數據來看,3月份順利繳出38,042輛掛牌數,相較於2016年同期也有1.2%的微
幅成長。令人關注的進口車市場3月份銷售數據,隨新車買氣的增溫,達到15,667輛的規
模。國產與進口的市占率消長,經過3月份的決算之後,依然維持與2月份相同的水準,進
口車仍然取得41.2%的市占率。這數據顯示目前市場國產車與進口車約略形成6:4的占比
,而進口車陣營甚至以穩定的微幅超過4成大關,展現出進口車旺盛的銷售力道。車商分
析,今年1月以後出廠的2017年正式進口新車,在3月陸續到港,交車潮也推升3月車市向
上,更讓進口車市占率一舉站上四成強的新高點。
面對進口車強勢的市占比率,並且逐漸攀升的跡象,對消費者來說短期之內或許樂見百花
齊放,一旦國產車式微,長遠的影響可能就不是現在可以預估的。身兼台灣區車輛公會理
事長的納智捷汽車總經理蔡文榮對媒體表示、也對政府喊話,目前台灣汽車產業業直接從
業人員就有約30萬人,政府應拿出更有效的對策,解決目前台灣的進口車市占率節節高升
、壓縮國產車生存空間的問題,否則長期下去,台灣必將步上紐西蘭、澳洲的後塵,失去
汽車工業,將直接牽動30萬從業人員的生計。
車商表示,過去老生常談裡就有解決的對策,好比從貨物稅的地方下手,就可以幫助國產
車業爭得喘息與生存的空間。又好比從去年開始的「舊換新貨物稅條例」,就是成功讓台
灣汽車市場去年仍得以維持微幅成長的關鍵。在貨物稅減免的誘因之下,至少成功地讓台
灣許多低殘值、高車齡的老舊車輛進入報廢,成功地讓消費者擁有新車,帶動經濟上的循
環,政府的稅收也會因為新車而增加,並不損失。因此,把持著居高不下的貨物稅比例,
其實無助於經濟上的流動,更無助於政府的歲入。
今年初「一例一休」新政上路,汽車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尤其又以受薪階級為購買大宗的
國產車,受影響程度更大,所幸新車買氣因調適期已過而逐步回溫。年初車商預估2017年
持平的汽車市場,至今仍無大幅調整態度,下半年景氣風向仍不明的情況下,車商多把握
這波買氣回升的氛圍,提前從4月起搶市。
好比裕隆自主品牌納智捷,近期新車改款重點放在安全配備升級上,繼M7車款後,4月也
將推出中型轎車S3 3D安全版車款,將頂規車型才有的全套安全配備下放,爭取更多買家
認同。除了加配備促銷,新車產品也是車商力撐買氣的關鍵。中華三菱Grand Lancer、裕
隆日產iTiida,先後緊接上市;在年中,台灣本田CR-V大改款國產新車,也準備再次翻動
新車市場。
改為全進口、來勢洶洶的馬自達(Mazda)汽車,4月甫發表主力運動休旅車CX-5大改款,
由於前代車款熱賣,早已在農曆年前出清舊型車,讓全新CX-5在上市前已累積許多預購訂
單,車商表示隨著年中新車到港,將再引出一波交車潮。
南陽現代Super Elantra大改款國產新車,在原廠全力支援下,訂出超高競爭力的車價,
上市寫下單月接單破千張的紀錄,銷售占比達3成的柴油與部分汽油車型可說供不應求,3
月份雖僅繳出541輛的成績,現階段新車主必須等待2~3周才能交車,可說上演近年罕見
的國產車熱銷場景。
(工商時報)
心得/說明:
幫翻譯: 你們不買國產車,會造成台灣30萬人工作的機會消失。
國產車商最厲害的不是賣車而是檢討消費者,永遠不思考什麼原因讓人不想買國產車...
尤其是某嚴董牌,最會罵消費者罵政府不鼓勵購買國產車
話說為什麼換了個政府不處理這種黨國時代的產物?這是最應該開刀的東西吧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及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