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的野心:用效率徹底殺死汽車製造業其他對手
http://imgur.com/7A2AX1r
一直以來,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介紹特斯拉理念的時候,像極了已逝的前蘋果公司
CEO Steve Jobs:「特斯拉會把打造優秀的產品作為公司的最高優先。」但最近,他開
始變得喜歡談效率,如今他擔任 CEO 的私人太空探索公司 Space X 的 CTO Tom
Mueller 表示,Musk 決定祭出他著名的「第一原則」思維,來改造特斯拉的汽車製造,
從而徹底「殺死」這個行業裡的其他競爭對手。
動輒「殺死」對手,聽起來非常故弄玄虛。我們不神化 Musk,抽絲剝繭來看看 Tom
Mueller 到底說了些什麼。本月稍早,Mueller 與紐約大學天文學協會的一些天文學家進
行了 Skype 通話,在通話過程中,他比較了特斯拉和 Space X 在製造工作方面的相似之
處,重點提到了 Musk 的「第一原則」思維在兩家公司的產品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應用。以
下是 Mueller 回憶的他與 Musk 就火箭發動機成本的某次對話:
(為便於理解,先說明一下何為「第一原則」思維,所謂「第一原則」思維,即從基本的
公理和不證自明的假設出發來思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堅決杜絕從其他現有的推論出發
來思考,後者會讓人傾向於比較,而「第一原則」思維,則是從事物的本質和基本物理規
律出發,一步一步往前推。
舉例來講,在特斯拉創立之初,曾有動力電池專家指出特斯拉根本不可持續,理由是動力
電池成本居高不下。Musk 就此提出了幾個問題:「動力電池的原料是什麼?這些材料在
市場的價格是多少?製造成本是多少?如果規模化量產的話,理想的動力電池成本是多少
?」根據他的推算,最終動力電池成本可以降至 80 美元/kWh。
Tips:2010 年動力電池的成本高達 1000 美元 /kWh,截至目前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已經降
到 125 美元 /kWh 以下。)
以下是 Mueller 與 Musk 就火箭發動機成本的某次對話:
Elon:你覺得製造一輛 Model S 的成本是多少?
Tom:我不知道,5 萬美元?
Elon:不,約 3 萬美元,這是生產這輛車的邊際成本。你覺得它有多重?
Tom:約 5000 磅。
Elon:對,約 5000 磅,梅林發動機(Space X 的當家花旦獵鷹 9 火箭發動機)重量多
少?
Tom:約 1000 磅。
Elon:那為什麼要花費一百萬美元來製造梅林發動機呢?它不是由全鋁製造、也不必沖壓
(Model S 是全鋁沖壓車身,這項工藝使得該車型成本高昂)。那為什麼要花掉製造
Model S 約 20 倍的成本呢?
這算是 Musk「第一原則」思維的另一個典型案例,應用到製造業的話,應該這樣表述:
用於汽車製造的原料本身是影響製造成本的主要因素,對於所有製車廠而言,整個製造過
程中的一切都是公平競爭的,特斯拉完全可以從提高效率的角度重新發明整個過程。
「這就是 Elon 經常挑戰的例子之一,他總是說我們應該挑戰物理學的極限。」Mueller
補充。
接下來,他終於提到了 Musk 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廠的野心:
「我再給一個特斯拉汽車製造工廠的例子。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典型生產速度,例如在
豐田或雪佛蘭的工廠,一輛汽車從無到有走完整條流水線,生產速度以英寸/秒的單位計
量,這遠遠低於人類步行的速度。Elon 的想法是,流水線上的自動化機器人應該盡可能
快速移動,所謂挑戰物理學的極限——它們的生產速度應該快到你根本反應不過來,這就
是為什麼他總說未來的工廠裡工人數量會大大減少,為什麼不能有人在那裡?工人們移動
太慢,機器會傷害到工人。這就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物理學極限的限制下,汽車生產
的速度能有多快?」
Mueller 表示,Musk 最近在研究可口可樂高速製造易開罐的影片,以此挖掘如何速度更
快的製造汽車。Musk 告訴 Mueller,他想讓汽車製造也達到這樣的速度——快到讓人眼
花繚亂。
為什麼說 Musk 真的可能變革汽車製造業?Mueller 認為,只有 Musk 嘗試用「第一原則
」思維改造汽車製造業,沒有人會這麼做,這就是業內其他製車廠可能被「殺死」的原因
。理論上來說,相同佔地面積的工廠,改造後產能可以提高 10 倍。汽車製造業的競爭從
原料製造成本轉變為高效率工廠的建設成本之爭,這就是 Musk 考慮問題的方式。從「第
一原則」思維來看,汽車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同等佔地面積的工廠裡,太多低效
率的元素,例如工人、自動化程度低的產線,使得產能的峰值很有限。
特斯拉工廠正在做的,就是在相同佔地面積的情況下,通過高度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使
產能達到之前的 10 倍。
如果光是自動化機器人的應用,也沒什麼可怕的。福特、賓士、BMW 近年來都在紛紛用了
自動化機器人,特斯拉收購而來的德國自動化機器人工廠以前的客戶就包括賓士和 BMW。
這裡插一句,Musk 的傳記《矽谷鋼鐵俠:Elon Musk 的冒險人生》中記載,作為 Space
X 的 3 位創始員工之一兼 CTO,Tom Mueller 已經與 Musk 共事十幾年。可以這樣理解
,Mueller 算是深諳 Musk「第一原則」思維。
繼續聊回特斯拉,Musk 似乎是利用自動化改造的工廠來生產 Model 3,而特斯拉迷你型
SUV Model Y 的生產將重建一個革命性的高效率工廠。
其實 Musk 本人從來沒有掩飾過他的設想,在 2017 財年第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上,Musk
告訴分析師,Model 3 的生產線效率與行業最佳的生產線相當,而 Model Y 的生產線效
率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更徹底的提高效率,特斯拉放棄了此前規劃的在 Model 3 的平台上打造 Model Y 的
做法,選擇研發了全新的平台。一個例子可以佐證 Model Y 生產線的革新程度:Musk 曾
提到,簡化製造過程的一個方向是減少車身佈線的長度——Model S 的全車身線束總長大
約 3 公里長,而 Model 3 的線束總長僅為 1.5 公里。「特斯拉的目標是 Model Y 的佈
線總長度降至 100 米。」Musk 表示。
過去幾年來,特斯拉一直致力於通過不斷引入更多的機器人來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
Musk 表示,特斯拉 Model S & X 的生產速度為 5 cm/秒,他預期 Model 3 的生產速度
要比前兩者「提高 20 倍」「至少達到 1 m/秒」。
關於 Model Y 簡化生產過程的另一個努力是,該車型將擺脫目前 12V 電池供電架構,也
就意味著目前使用鉛酸電池為車載電子系統的複雜供電方式將被摒棄,可以更高效的完成
生產。
更早些時候,Musk 在 Twitter 上將特斯拉工廠未來的生產線形容為「Alien
Dreadnought(外星人戰艦)」,量產初期的 Model 3 生產線只能算 Alien
Dreadnought 的 0.5 版本,而 Model Y 的生產線則是 Alien Dreadnought 3.0 版本:
「3.0 版本落地後,和你之前看到的其他任何生產線都不一樣。我們不必在生產線周圍安
排工作人員,否則(這些工作人員)會降低生產速度。也就是說生產過程本身就不會有人
參與。工作人員只負責維護、升級機器和應對異常情況。」
https://goo.gl/DekgmJ
隻身一個人對抗各大傳統車廠
以效率為主軸究竟未來有沒有辦法成為讓其他車廠效彷的對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