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 2017年新車 來的卻是去年出廠車
今年六月,吳太太想買NISSAN英國進口的JUKE車款,她先找新北的經銷商,對方說今年出廠新車要87萬;後來她又透過朋友介紹向台北八德經銷商誠隆的陳姓業務詢價,最後雙方談好以含選號費、共85萬5千元簽約。
簽約時介紹人也陪同在場,業務填合約時將車輛的【出廠年份】與【型式年份(即車款年份)】欄位填了2016年,吳太太發現後重申是要買今年的車並要求修改,業務便在「6」上直接改寫「7」。吳太太說:「結果業務的主管看到又說,進口車因為貨櫃進出口關係,要保留2016的字眼在合約上,方便行政作業,但他們保證行照出廠年份一定是今年。」
吳先生為了避免爭議,便要求將合約的【型式年分】劃掉,雙方單純以【出廠年份】來討論;他們同意讓對方寫上2016年的字樣,但為證明他們是要買今年出廠的新車,2016旁需另加註2017,並請業務在2017旁邊簽名,以示負責。
交付車為2016年出廠車
六月底交車時,業務將行照等資料放成一袋交給吳太太。「業務沒有跟我核對車籍資料,只說資料都在資料夾裡面,讓我簽名確認領車,我沒多想就把車開回家。」吳太太無奈地說:「到家後拿出行照一看卻發現,車子出廠時間是2016年8月!」
她向業者反映此事,對方卻辯稱合約上有2016年字眼,公司沒違約。吳太太反駁對方說合約當初也有另外寫了2017年,就是要證明他們要買今年出廠的車,對方又說2017年是指型式年份,吳太太這才發現業務並沒有照先生要求劃掉型式年份四個字,反而是在上面簽自己名字,讓她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
將邀請介紹人一同協商
誠隆汽車公關回覆,陳姓業務向公司自述她是先寫了2017年,發現寫錯才改2016年,必非如車主所述,是寫了2016後被車主糾正,公司依筆順判斷業務說法應該無誤,另業務也說簽約及交車時都有明確告知車主相關資訊。由於業務及車主說法不同,公司近期將邀請車主及介紹人一同協商,待釐清事實後再決定如何處理此案。
記者聯繫介紹人,對方證實吳太太說法表示,確實是業務先誤寫成2016年被指正後才修改;且吳太太也有明確表達是要買2017年出廠的車。而他也表示有聽業務及其主管曾提到進口車可能有去年出廠、今年才到台灣的狀況,但不清楚雙方如何溝通。
NISSAN公關則說,進口車從出廠到實際運送到台灣來,通常光是運送及入關等作業可能就要約3個月左右,故確實會有時間的落差;而目前台灣銷售的JUKE確實有去年、也有今年出廠的,但型式(車款)都屬2017年。吳太太反駁業務說法表示,當初跟其他經銷商已談好今年出廠車價是87萬,不可能在只便宜一萬多元情況下,去買一台出廠快一年的車。
有人證可主張減少價金
律師康鈺靈認為,由於合約出廠年份上確實同時出現2016跟2017年,依常理判斷車主要買2017年出廠車的可能性確實較大;若有相關人證或物證可證實車主主張,應可依據《民法》第364條之規定,要求業者另行交付今年出廠的車輛,或是依據買賣規定解除契約或減少價金。
律師廖芳萱表示,雙方對合約出現不同年份的解釋聽起來都有可信之處,因此案已交車,實務上不太可能可直接解約或換車,但若車主可證明當時是要買今年的車,且提出另一經銷商的開價,證明不可能以此價格買去年車,就可能可依《民法》請求業者依去年及今年出廠車其價差來減少價金,但訴訟上能否成立,仍須視法官如何看待雙方解釋及證據。(撰文:陳奐宇)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life/329496
這實在是太扯了吧!
以後跟業務談的內容
都要全程錄音錄影了!
這樣會賠掉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