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啥推文在吵停線問題 再來分享一下
產品要生產了卻發現零件不合格 停不停產線??
這問題最後其實是政治問題 看公司 不是技術或數據問題
拿我遇過的狀況當例子
某個不太喜歡的車廠確實因為政治問題不停線硬上
也曾經遇過另一家廠商硬是停線把sample送來檢驗搞清楚為啥不合格?
這個不合格可不可以忽略?
所以 停線 不停線? 都對
最後還是要回到簽約怎麼簽? 公司之間的政治問題? 老闆們是不是好基友?
也有版友推文表示不合格還出貨就一定是詐欺 實務上也只能回答這不一定
有些不合格是被允許的
也有遇過一個例子是產品的品檢結果完全合格 出產線後的耐久度卻完全不行
後來發現問題是環境溫度改變造成的 台廠沒想到 歐洲廠也沒想到
所以也不是完全合格就一定OK
就中槍的TOYOTA日本原廠來說
之前有協助想要爭取日本原廠訂單的台廠翻譯過品管文件 (台廠沒人懂日文)
TOYOTA對於僅僅一個工站的管理文件就密密麻麻的好幾頁A4紙的確認事項
而且要求供應商的供應商也要參加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的活動 達到產線銜接最大化
至於為什麼這次還被騙到? 我只能猜因為銜接太緊密太信任反而沒擋到全面性的造假
(猜錯的機率很高 畢竟不是那一圈的人)
有版友提到電子廠的品檢問題 順便聊聊 反正車輛也有電子產品 概念很接近
基本上最少要量尺寸與是否正常運作
拿hTC的U11 和Iphone來舉例
一隻手機的拿起來的手感好不好 手機最外殼的尺寸一定要準 成品才會如當初設計的手感
前幾個月hTC出的U11顯然設計上想要模仿Iphone的握感 但是外殼公差真的大 握起來不爽
而Iphone的公差設定是0 U11的握感自然大大不如Iphone 一摸就不想買
公差越小成本越高 hTC已經算是台灣頂尖的設計公司了
顯然重視的點還停留在零件是否正常運作 其他能省則省
但顧客看重的點不只是產品的工作性能而已
不然一百初頭萬性能最強的轎車Subaru WRX理當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