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https://www.inside.com.tw/2017/11/21/tesla-roadester2
原文內容:0-96km/h 加速 1.9 秒,1000 公里續航,特斯拉意圖用 Roadster 2 這款產品來再一次展現自己在純電動領域的技術實力。
儘管交車時間初步定在了 2020 年,但特斯拉已經開始了這款純電動跑車的預售,10 年的蓮花跑車作為基礎的 Roadster 2 是特斯拉造車的開端,10 年後,用 Elon Musk 的話說,Roadster 2 要做的,是給汽油車一個重擊。
就算是這樣,Elon Musk 依然在推特上說,1.9 秒百公里加速版本才是個基礎版,之後會用一套特殊選項包將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並且,Roadster 2 兩個版本的預售價格,美國定價 25 萬美元的創辦人系列版本以及定價 20 萬美元的普通版,注意,這僅僅是訂金。
看似是達到了純電動車的新高度,事實上,從 Roadster 2 的這些參數中,還是能解讀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先來看一個容易引起誤會的點。特斯拉在發布會上公佈 Roadster 2 的扭力是 10000 N·m,很多人在確定是一萬而非是多寫了個零後都在驚呼特斯拉的可怕,但事實上,特斯拉在官網上寫明了扭力的問題,10000 N·m 的扭力是輪上扭力,和普通人所認知引擎扭力不同。如果真的 10000 N·m 是引擎的輸出扭力,這個引擎的規模大概是小型發電站所使用的引擎能力。
那麼特斯拉使用的引擎扭力是多少?
按照計算公式輪上扭力等於引擎扭力乘傳動減速比,Motor Trend 給做了個計算,如果按照特斯拉 Model S P100D 的參數,引擎扭力是 1072 N·m,減速比是 9.73,忽略阻力的話, Model S P100D 的輪上扭力已經達到了 10430 N·m。這是和 Roadster 2 能力相近的。
也就是說,從引擎的絕對能力上講,Roadster 2 對比之前已經非常快的 Model S P100D 沒有大多進步。引擎的絕對性能基本上已經到達了頂點,不會有太多提升了。這就如同杯子定了,現在能做的,就是往裡面盡可能灌入更多的水。
但為什麼 P100D 的狂暴模式百公里加速是 2.7 秒,而 Roadster 2 就能到 1.9 秒。這和車身減重有關,在同樣的引擎輸出能力和下壓力下,車重越輕越利於加速。Roadster 2 的車重是多少。有人在知乎上用一條匿名答案進行了粗略計算,Roadster 2 最少車重也得有 1.8 噸重。
1.8 噸確實不算很輕,如果對比 Model S P100D 這樣一款空間寬敞的 4 門轎跑來看,Roadster 2 不僅僅是一款雙門跑車,而且從目前的展示來看 Roadster 2 既沒有可以放雜物的前備箱,後面置物的空間也不多。
也就是說,2 年後的特斯拉 Roadster 2,在引擎沒有大幅度性能提升的同時,用犧牲車內空間的方式,塞入了 200 千瓦時的電池,打造出了這一台性能怪獸。
另一句話就是,如果在短期內電池密度沒有大幅度提升,Roadster 2 可能就是量產電動車的性能極限了。
引擎效率和性能都已經接近頂點,可用作量產的電池技術沒有大幅提升,Roadster 就是特斯拉在這個已經固定容積的罐子裡壓入的最多的水。車身輕量化很重要,能提升性能,氣動性能同樣很重要,電池管理和引擎調配更重要,這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這些獨家技術都使得特斯拉能夠盡量把 Roadster 2 某些參數性能推向頂端,近乎極限。但這並不意味著燃油車的價值終結了,就要被純電動車取代。
十年前的 Roadster 確實是個開端,象徵下純電動車對內燃機汽車大幅追趕的開始,10 年後的 Roadster 2,更像是一座里程碑,標誌著當今技術能力下量產級純電動車的性能頂峰。但電池技術的緩慢增長,依然要靠更好的電池管理技術和車身輕量化技術彌補。
還是期待下電池技術的革命。
心得/說明:
隨著電池技術的增長放緩特斯拉電池技術在近期似乎沒有很大的突破,感覺目前的電池技術離真正的大眾化還有一段落差,期待電池技術革命能解決充電時間等問題再創里程碑最終讓電動車真正的普級化。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11-22 02:07:00
確定是"量產"電動車嗎 ? 這樣釣的到教主嗎?
作者:
yanli2 ( Yan™)
2017-11-22 02:49:00這個時間 餌放的剛剛好啊!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7:00:00廢話一堆…
其實整篇文章就只是濃縮一句「電動車發展已經到瓶頸」不過到瓶頸可能也不見得是壞事,搞不好他們會開始檢視一下構成車的其他部分,比方說妥善率跟內裝....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8:26:00說廢話的原因在哪裡我解釋一下好了 基本上2秒內的車子接著的問題就是輪胎 當然你可以榨出更高的動力 可是量產車你還要考慮輪胎或是相關法規 這篇作者整個搞錯方向然後續航里程拉到1000km打八折還是有800km 快可以環島剛好符合版上許多天天環島+沒有電力的鄉民需求
作者:
iamspy (寧)
2017-11-22 08:32:002.7進步到1.9 所以結論是電動車發展到瓶頸....好嚴格啊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8:39:00說真的啦 有多少家車廠做得出1.9的車子.....
因為作者認為2.7-1.9的差距主要靠純粹加大電池而已,而不是電池密度的技術突破。
作者:
YCL13 (靜默)
2017-11-22 08:43:00要很快再突破,馬達可以改用純銀導線:P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8:43:00因為扭力再大上去輪胎承受不住也沒屁用阿
如果把model S空間犧牲掉也裝200kw電池,性能也不會差Roadster太多,他意思是這樣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8:44:00其實突破沒問題 只是成本會更高 畢竟這還是量產車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8:45:00阿電動車本來就是電池越大越猛 電池變大不就是種進步?你用燃油車觀點來看會覺得電池=油箱 可是EV的概念就不是這樣 我講個簡單點的 請問有多少車廠做出1.9s的量產秒數越低還要再更精進本來就難度成本都更高 舉個例子11s的車進步兩秒很容易 5s的車進步兩秒價格可能要兩倍
所以搞台model S特規塞同樣200kw電池有沒有辦法達到差不多的表現?如果可以,就是沒有重大突破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09:04:00你以為車子動力系統隨便塞都可以達到差不多表現?一堆空氣力學 工程配重 軟體之類的好嗎
作者:
IHSAHN (...)
2017-11-22 09:27:00嘴電動車嘴TESLA就是潮 不可質疑你的懷疑論者
可惜連一般電池買得起的都沒幾個,低於100在來說板上吧重點不是在於續航力而是價錢
作者:
iamspy (寧)
2017-11-22 09:41:00燃油車其實也是...到了4秒內 要克服的是變速箱跟輪胎
作者:
bleedgreen (BleedGreen1005)
2017-11-22 09:51:00不是吧電池大小是續航力 跟加速提升不直接相關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7-11-22 09:59:00電池夠大才能提供瞬間最大的電流
作者:
tenjow (天照)
2017-11-22 10:08:00為何要低於100,這啥邏輯XD電池不動還是有機會可以拉高電流,不過壽命等等就會有影響可能他還考慮了耐久性的考量吧不然如果不考慮耐久性,降電池重並拉大Crate,加速應該可以再推一個檔次但這個邏輯搞不好會把產品開放導向像狗肉一樣換電池方式產品佈局跟策略還是要看特怎麼規劃不過就以這台來看1.9s加上續航1000,如果還是維持一貫電車保養容易的特點,根本無敵拿來當雙人[日常]用車實在太爽
作者: YJM1106 (YM) 2017-11-22 10:31:00
電極設計特殊吧? 疑,都用國際牌電池,那就是CELL變多嚕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10:52:00做出了一台零百1.9秒而且只要20-25萬美元的車叫做讓人失望?那傳統超跑車廠不就都去自盡好了XD而且通篇只狹隘的在提電池技術如何如何,可別忘了Tesla用的電池是已經相當成熟的圓柱狀鋰電池,其他種類的電池也在快速發展中。圓柱狀電池是因為已經夠便宜了所以才拿來用而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根本上忽略了R2這次展現出來的最讓人驚訝的兩個數字:8.9秒跟400公里/時04能跑到8.8秒大幅度超越一票50萬美金以上的超跑神車這已經說明了R2的中高速加速性非常的可怕,再加上極速可以突破400km/h,這都說明了R2已經解決了電動車長久以來的弱點感覺這作者只是想寫個與他人不同的東西來譁眾取寵再講一次,1.9秒叫做未來讓人失望??? 根本是笑話
作者:
Ekmund (是一隻小叔)
2017-11-22 11:05:00他期望的是某種能量密度更高的新種電池吧...真要有這種革新出現在市售產品上 那起碼一年多前就有消息傳出並進入測試 也會有合作廠商新計畫/投產xxx之類的資訊相關專利或是concept又會更早...這種期待是沒錯 但確實極度不專業 鋰電報導明明滿天飛就 一日球迷吧
我確定Scape先生其實看不懂這篇文章在說什麼..如果只是拼大電流 電池電容灌下去就是了 曼島TT電車組Honda的那台也是把能塞電池的地方都塞上去也就是說 這款roadster的引擎扭力輸出並沒有高很多塞電池 輕量化 這是噱頭 不是技術突破信不信全車碳纖化(然後不會散掉)能更快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35:00扭力再上去考驗的是輪胎阿 問題是量產輪胎根本沒辦法
為什麼我一直說這公司在搞fancy搞show就是如此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36:00搞到扭力爆炸然後輪胎起步就撐不住限制輸出沒用阿
電力馬達扭力當然不是問題 如果超導磁鐵再加上去那大概只有軌道能承受的住
軌道啊 日本的中央新幹線汽車做不做的出來我就不知道了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37:00對阿 所以質疑動力輸出能力根本超不專業阿
無所謂質疑 是說現在這台roadster的動力真沒啥特別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39:00馬達扭力上限極有可能就只是工程師認為輪胎極限了2.3s=>1.9s動力沒啥特別真的好嚴格QQ
難說 因為汽車不能上超導磁鐵文章已經算給你看了 出力就是沒比之前多變快不是靠動力 是靠改輕 所有車都可以改輕啊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41:00我就說了 出力再上去你也要看輪胎頂不頂得住 現在用扭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看完他在算什麼呢...所以那是不存在的假設
這台車就是沒有在動力上有大突破 不管理由是什麼時間數據根本不重要好嗎 單位都不同的東西比三小啊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42:00所以動力沒變的假設就是在很沒意義的假設下做的阿
文章是從model s的輪軸扭力逆推估算roadster2的引擎那是空的東西啊 不然拆下來不要放在車上 直接接扭力計從頭到尾就不要講什麼加速幾秒 直接上扭力計不就好控制變因不固定 實驗都是屁好嗎要講加速幾秒就不只是引擎輸出而已拜託這是國小自然科學三年級的課程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46:00他只用"推估"重量以及"推估"ModelS扭力"推估"動力沒變
不然呢 所以我一直說看時間就是屁啊 拆下來上扭力計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47:00所有的控制變因都是"推估" 你跟我說這東西有參考價值?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48:00所以這篇文章就是超級不專業加上不準確的推論堆砌出來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11:51:001.9秒沒啥特別的啦,只是沒量產車做的出來而已XDDD
話說一開始扯10000公斤米阿不就還是特斯拉自己要秀有啊 鐵路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52:00新車發表不就秀嗎 不然要秀人生無憾嗎XDDDDD
再說這篇文章都是特斯拉自己自己比 扯什麼量產車唬爛最可恥扭力這東西當然是講引擎出力 沒人在講輪胎的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11:53:00人家哪裡唬爛了?是你這人認為SpaceX是在唬爛有問題吧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53:00都超可恥?
spacex是不是唬爛 等明年回收系統實際成本算出來就知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11:54:00就沒有量產車做到1.9秒過啊,連這都不敢承認?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54:00他哪裡唬爛了...扭力那數值以馬達出力來說不誇張吧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55:00這文章讀懂了就知道超不專業廢文一篇阿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22 11:56:00我當然知道力矩 Models跑出來輪上扭力也有達到不是?那你還不快梭身家放空 明年就可以把馬三換成M3了
作者:
l79cm (歐亞美跌 義股優)
2017-11-22 12:01:00搞不好就是放空很大才這麼極端不EY
作者:
m82 (消脂努力中)
2017-11-22 12:03:00當天開放試駕的prototype已經可以聽到輪胎在哀嚎輪上扭力再多個50趴又怎樣,非職業賽車胎抓的住嗎?
其實,車主的老婆敢不敢坐上這台車上快速道路才是關鍵
崩不崩潰不是重點吧 兩邊根本在平行討論 也可以討論這麼久...
0-100兩秒內的市售油車都沒幾台了,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作者:
tenjow (天照)
2017-11-22 12:49:000-100 1.9s很差很不長進?考30的評人家考98進步到99沒什麼長進(說他考30會不會太高估?)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1-22 13:17:00這些拼兩三秒的重點已在抓地力,而非電池或馬達
作者:
juunuon (NANACON)
2017-11-22 13:17:00這篇文章的問題在只看到沒什麼進步的地方 進步的無視
作者:
sagat666 (只是個ID)
2017-11-22 13:20:000-100 2秒內的市售油車目前應該是無吧,不是沒幾台
作者: YJM1106 (YM) 2017-11-22 13:29:00
所以特斯拉的1.輪胎配方很特別2.起步控制很強3.扭力,馬力超大0-100 低於2秒的,只有在冰上摩托車加速賽看過(履帶掛冰爪的)
作者:
cystal (專業代PO)
2017-11-22 13:45:00這台會不會0-100比100-0還快
作者: furio (void) 2017-11-22 13:47:00
直線加速賽車那種玩法,單純滾動摩擦跟本沒辦法倒是馬達可以用過載短時間驅動,跑短距離加速問題比較小
作者:
Ekmund (是一隻小叔)
2017-11-22 14:55:00樓上...電動車比汽油車歷史還早 就是過去有瓶頸才被燃油系統取代...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15:31:00那台紅色R2,據在現場的人表示,它一直讓人試乘體驗加速到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15:32:00半夜,電池沒過熱也沒出問題這也是一個看點。可以想見電池發熱問題在那台R2上面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ZX大 電動車還真的比燃油車早 查維基看看電動車183X年問世 1885年吃汽油的燃油車問世
作者:
tenjow (天照)
2017-11-22 17:48:00能扯到康熙年間也是奇葩抱歉好像到道光了
作者:
tamander (請給我食物)
2017-11-22 19:03:00不知道買這台車,保險公司會不會拒保,萬一在路上方向盤鎖死怎麼辦
作者:
kazami (高處不勝寒)
2017-11-22 19:37:00沒有期待就不會失望 我想原作者看到進步到1.9秒,是希望時間上的進步是Tesla在馬達或是電池技術上有所突破吧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11-22 21:25:00
恩 沒錯 至今教主還是不敢回那篇....
作者:
Scape (non)
2017-11-22 21:30:00封缸馬自J哥倆好,真的是物以類聚XD
作者:
aortic (Go! GTI)
2017-11-23 08:08:00期待一個慣於吹捧的人吐出些什麼不同立場的話確實過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