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在2016.7月入手,到目前為止車齡約1年半。平時短程為主,累積里程約12000。
入廠保養過兩次。當時是買有包括盲點偵測、都會剎車輔助的版本,以下就平時開車的
經驗,分析一下這台車的駕駛感受、及在後勤保養上的優劣。
缺點
1.隔音不佳:大概過80以上就會有極大的車行噪音、以及風切聲響,高速公路上的感覺
最明顯,雖然說聲音感受見仁見智,但這絕對不是台安靜的車。
2.C柱肥厚,有嚴重的視線死角:我的是4d版本,不知是為安全、還是要了保留掀背版本
的通用性,這世代的馬3有著粗壯的C柱,後視鏡的視野根本悲劇。
3.零件品質、保養廠服務水準待加強:排檔頭不到一年就嚴重脫皮,保養廠技師堅稱是
人為外力,且態度不佳。向上反映,廠長也說無法用保固處理。經過客訴,廠長才找了
一個材質、顏色都不一樣的檔頭,宣稱是原廠換上。從此對保養廠失去信心。
4.稅金較為高昂:只有2.0版本,應該不用多解釋。
優點
1.動力充足,變速箱靈敏:165p馬力,NA引擎,加速並不暴力(喜歡貼背感別買這台)
但一般行駛平順,加速自然,滿載5位大人與我一個人開的時候幾乎感受不到太大差異。
變速箱的換檔很靈敏且智慧,能精準判斷什麼時候需要動力,自動升降檔位。
2.底盤、懸吊調整適中:不太軟也不太硬,能反應行駛路感、但乘客也不至於不舒適。配
合第一點,駕馭起來感覺還算有樂趣。
3.內裝簡約且介面配置人性:當時跟Octavia再做比較,最後是這點讓我下訂。這台車內
部配置非常合理且直觀,整合式的介面系統,簡單的按鍵、沒有花俏的大螢幕,讓駕駛人
能專注在「駕駛」這件事情上。扶手、排檔、操控旋鈕的空間安排經過計算,你的手可以
舒適的放在扶手上,進行手自排駕駛、或操控導航、影音旋鈕,這點Octavia就無法。另
外,車上兩個兩個飲料杯位置堪稱巧妙,也很符合台灣人愛喝手搖杯、帶水壺的習慣,車
門兩側另有兩個斜置水壺空間、中控台下方有一個可以放車行小物(零錢、遙控器等)的
空間。這台車的內裝中,處處可見到日系車的小貼心,將生活需求充分納進。
4.被動安全齊全:全車系6安 + 循跡防滑,在現在沒什麼,但在兩年前卻是一大優勢。
5.駕駛座椅舒適:這台車的駕駛座椅包覆性還不錯,有些許運動化風格。長時間開腰部沒
有不舒服的感受,偶爾想要小小熱血一下時,椅子提供的支撐也夠。
其他
1.空間:這點其實見仁見智,網路上也時常爭論,我認為還是要回歸個人需求,因此將這
點放在「其他」。我自己身高175,平時開車我習慣將座椅調到較後,且椅背較躺,這時
以我的身型再去坐後座,且稍稍前傾斜躺,採較舒服的坐姿,膝蓋和前座仍保有1個拳頭
的空間。有時會滿載大人,開車時也沒有有被別人膝蓋攻擊的感受。簡單說,這台車後座
空間稱不上大,但對於家庭使用是足夠的。
2.油耗:雖然有skyactiv科技加持,但每個人的駕駛習慣不同,個人平時以都市市區為主
,油耗表現不佳正常。但多次高速長途跑下來,行車電腦計算是5.2 ~ 5.8公升可跑100公
里。其實我並沒有精確去計算,這點保留給其他車主反應。
3.後勤:保養廠個人經驗不佳,上面有敘述。最近打算換保養廠試試。單次保養費用比T、
N牌略貴,但還不算離譜。仍是國產車預算可接受的範圍。
總結
總結來說,這台車是一台本質不錯的車。定位是家庭用車,但駕駛起算是有樂趣。從車子
的設計、與駕駛的感受,可以體會到馬自達新世代車款要表達的「人馬一體」理念。這台
車真的是用一個「整體」的概念下去思考、設計的。跟一些國慘品牌那種拼裝土炮風格完
全不同。內裝有許多貼心的地方,目前身邊女性的反應也都不錯。偶爾想要小小拉風一下
,又不想要買回來被太太唸,買這台準沒有錯。
但可惜的是,從幾次服務廠的保養經驗,可以感受到馬自達公司內部的矛盾,上頭積極打
造新的品牌價值,也端出了不錯的菜色,但底下一些服務廠、服務人員的水準明顯跟不上
腳步。這點是需要再加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