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m3489 (廢材團結聯盟)
2019-02-14 13:24:27電腦排版,手機建議用整頁模式觀看
看到最近台灣福特Focus統一標配扭力樑式的懸吊引發喧然大波
發現很多人不懂懸吊系統的差異
在這邊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
本文盡量說明優缺點和結論,原理的部分大家可以自行估狗
1.非獨立式懸吊-扭力樑
優點:結構簡單〈不容易壞〉、輕量、佔用空間小、耐用、
便宜〈尤其對廠商〉、左右輪胎磨耗較平均
缺點:舒適性不佳、操控性不如獨立式懸吊
適用車型:平價自小客、貨車、皮卡、越野車
須注意的是越來越多高端越野車改採獨立式懸吊
如:賓士 G-CLASS、歪L LX等
小結:一般平價車用扭力樑其實沒甚麼不好,有經濟性較佳的優點
前提是你不太講求舒適與操控性,例如大多數的國產車車主
2.獨立式懸吊-雙A臂、多連桿、麥花臣
優點:舒適性、操控性較佳
缺點:結構複雜〈較容易壞〉、較重、占空間、維修貴、
左右輪磨耗較不平均
適用車輛:講求操控、或比較貴的車.....
小節:早期實務見解認為獨立懸吊操控性優劣如下:
雙A臂>多連桿>麥花臣
但現在技術進步、在各廠商的設計與調教下已不適用此邏輯
雙A臂和多連桿的界線已漸漸模糊,無法直接評論孰優孰劣
而麥花臣因為結構最為簡單,對於路面的反應沒有雙A臂和
多連桿來得靈活,通說普遍認為是較低階的獨立懸吊。
但是需注意的是,現行保時捷718是採四輪麥花臣的設定,
你敢嘴它操控性不好嗎?我是不敢啦。所以在獨立懸吊的選擇
上,還是去開開看會比較準。
3.結論
若你還是不懂非獨立懸吊和獨立懸吊差在那的話,以下舉個簡單的例子
獨立筒床墊〈貴〉 VS. 連結式彈簧床墊〈便宜〉
獨立筒床墊基本上你人在哪裡,床就是哪邊會下陷,其他地方影響很小,
就像獨立懸吊一樣;而連結式彈簧床墊你不管人在哪裡,整個床墊就是
容易傾斜、變形,扭力樑懸吊大概就是這樣。就實際駕駛的感受來說,
若遇到路面坑洞,獨立懸吊只有壓到坑洞的車輪那一邊會感受比較明顯
,但非獨立懸吊壓到坑洞則會造成整台車輛左右一起晃動,進而影響舒
適性。
4.建議
若預算許可,會建議大家盡量買前後皆為獨立懸吊的車,原因為台灣的
路況普遍不佳,高低落差大、坑洞多,在此情形未改善下,扭力樑式
的懸吊在舒適性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是在日本我覺得沒甚麼
差啦!路況太好了。當然在資本主義市場底下,只有一種人會跟大家說
扭力樑不輸獨立懸吊〈用同級車來比〉,那就是車商阿!別再相信業代
的話術了!
高科技、輕量化(X) / 省成本(O)
以上歡迎大家補充,謝謝
最近這個Focus齁,你頂規快九十萬還不給獨立懸吊
這東西日後也改裝不回來
我是寧願選Auris啦,日本原裝+獨立懸吊+蝦趴的賽車椅
五樓你怎麼看?
作者:
sm3489 (廢材團結聯盟)
2019-02-14 13:29:00別這樣,回頭是岸
作者:
lycmse55 (苡Chinn)
2019-02-14 13:30:00福特這樣搞 如果我接受扭力樑 就選四代馬三也不選FOCUS
其實沒那麼複雜 跟開起來怎樣根本沒太大關係不管golf a class focus 都是「高階配多連桿 低階配扭力樑」 所以一切的重點是 「你只給我低階 那我不爽買了」如此而已
作者:
sm3489 (廢材團結聯盟)
2019-02-14 13:34:00我覺得差滿多的啦,可能我比較敏感>////<
我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 差異不大 但心裡感受上差異很大尤其以前focus笑altis沒獨立懸吊 你現在這樣搞 被反笑回來 誰還挺你
作者:
sm3489 (廢材團結聯盟)
2019-02-14 13:35:00而且沒有差就不會高低階分開來配懸吊啦
當然有差 我是說 對一般人正常駕駛 扭力樑也能接受 不然altis不會賣那麼好
越野本來就必須獨立懸吊,用扭力樑是怎麼攀爬「真正」越野地形,抬腳車子準備翻車,而且無法保持最多輪接地。
作者:
bending (bending)
2019-02-14 13:52:00不患寡 患不均 頂級和全球ㄧ樣很難嗎?
作者:
GimO (Gimo)
2019-02-14 13:58:00怎麼可能,我新馬3神調校扭力樑屌打TNGA雙A臂。
作者:
sm3489 (廢材團結聯盟)
2019-02-14 13:59:00#真的不輸QQ
作者:
dog22 (小霖)
2019-02-14 14:06:00直上golf
貨車那種沒人稱扭力樑 fix-axis 死軸或固定軸
作者:
Xperia (X霹靂鴨)
2019-02-14 14:10:00小結啦幹
作者:
sm3489 (廢材團結聯盟)
2019-02-14 14:11:00貨車還有一些是用彈簧片懸吊的?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9-02-14 14:12:00越野車在意的是長行程 對懸吊的形式要求不高 但是強度要夠死軸到雙A都有
h大抱歉,我看新世代重度越野地形車包括多輪的,好像大多都是獨立懸吊,訪談又說適應全地形能力較強,可能我誤會了,說錯的話抱歉了。
是我嗎 別客氣我h小小 XD也的確是 不少越野車老面孔已更新獨立懸吊多年
作者:
sazabik (SAZABI)
2019-02-14 14:37:00Altis還是賣的嚇嚇叫
再說悍馬H1也是四輪獨立越野車 一次撐高到位的威力 XD
作者: fatz (Fugu在哪裡) 2019-02-14 15:11:00
這是爽度問題
作者:
treadghost (treadlessghost)
2019-02-14 15:55:00獨立懸吊開久了,連開拖曳臂過坑洞都會有感
作者:
iceteeth (大人與小孩)
2019-02-14 16:20:00舒適度不佳應該是指爛路的舒適度吧 很平的路拖曳可是很舒適的
其實因為有防傾桿這個東西,所以就算是獨立懸吊也不會出現左邊避震作動,右邊沒有跟著動的情況,除非是高級越野車有電子防傾桿可以調整成分離式或者直接把防傾桿連結避震的地方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