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arevan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銘言:
: 以台灣國產車廠來說,製造成本沒有比別人低,品質又沒有比別人好,那麼終端使用者為
: 什麼要買單?
: 生產成本的產生不光是原料(車用零件)單一因素,這也包含了工廠製程技術,員工人數
: ,產線產能,良率等各種因素
: 現在光是降低零件價格,其實對於降低生產成本的效益不大,最後賣到使用者手上的價格
: 也不會調降到有感程度。
: 台灣拼了半世紀的汽車相關工業,我想最後是以失敗落幕的......
: 越是保護就越是扶不起.......
不太能認同最後一句話
==========
https://tinyurl.com/y4necv6f
台灣和韓國在汽車工業上的政策明顯有所不同,台灣的政策對汽車廠的保護程度比韓國低
,時間也比較短,經常在開放和保護之間猶疑不定。在自製率和新廠設立基準上也比韓國
來的寬鬆,是以台灣汽車新廠所需面臨的阻礙較低,但這也造成台灣汽車工業集中程度低
,不易獲取較大的市場力量。另外,由於韓國政府有意去扶植大企業以帶動國家整體經濟
發展,在此策略之下讓韓國汽車廠的生產規模比台灣大得多,透過量產使成本降低再以低
價銷售,使企業得以穩定成長且擁有足夠的資金精進關鍵性技術。韓國在結束保護之後,
雖然關稅有所降低,但政府仍以諸多非關稅壁壘
措施來保護本土汽車品牌,使進口車的業績依舊表現不佳。
=============
台灣汽車市場是南韓的三分之一,集中度又不如
在強調規模經濟的汽車業,廠商自然依賴組裝
不是說保護是對的,但台灣的汽車業,就是輸在半吊子的保護
要嘛就跟南韓一樣,傾全國之力來扶植
要嘛一開始就不用淌這個渾水
不過話雖這樣說,至少目前台灣汽車業還有十萬個從業人口,養活十萬個家庭
裕隆當年抓住機會,間接持有東風日產的股票,一年坐領股利幾十億
嚴凱泰選擇拿大陸賺的錢來賭納智捷,至少有發展台灣自主品牌的企圖心
不然納智捷虧的一百億拿來花,不是更輕鬆
國瑞組裝的Altis品質也得到豐田肯定,能夠出口到中東
成果雖然不如人意,但也非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