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恕本魯lag,最近整理硬碟才看到相關數據。
結論:
1. 美加人均豪車數高於台灣。另,本板部分(且不少)朋友不時發表台灣人特愛豪車等相關言論。若這些指控為真,那原文就有誤。
2. 若原文無誤,美加那種比例的豪車持有數叫做『不在意開多高檔車』,那表示台灣人比美加人更不在意車的檔次。原文推文充斥錯誤資訊及不實言論。
3. 部分朋友看到不利於日系言論時,檢視有否證據支持,批判主觀意見。然而對歐系豪車的各種無憑據主觀意見甚至錯誤資訊時,卻通通無視,這種選擇性批判,其居心何在?
首先聲明,本篇不討論"愛豪車"、"在意品牌檔次"、"當炫耀工具"等行為。其實我是較無感,我不認為這些觀念有什麼好或壞,就單純個人喜好。
在展示數據給大家看之前,本魯先解釋數據指標 - 每十萬人持有豪車數。
用人均持豪車數來做指標可消除人口數變因及不須對交通工具做分類。
至於豪車定義,則是國內外大雜誌包含CD、MT等對豪華品牌(Luxury brand)的分類,如您認為列表裡某品牌不算豪華名車,歡迎來信蕉流,我們可重新制定列表,不過本魯可以跟您預告,幾乎所有其他排列組合下的雙方差距,都是更難看。
現主時,請看2017、2018數據:
https://i.imgur.com/RtnnRi0.png
https://i.imgur.com/Y8L6Y9A.png
同樣身為車板鄉民,本魯製此表格時可說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務求把數據做成迎合鄉民們原推文的言論。
首先,我就不算入美加的Acura、凱蒂拉K、林肯、馬、牛、豬、鴿、風、勞、瑪莎、賓利、馬丁、麥拉倫。
上述品牌我都算美加買0台,反觀這些牌的量都有含蓋在台灣的"其他"項。我就隨便透露一個數據,2017美國人其實買了超過15萬台凱蒂拉K,台灣連尾數都沒,沒關係,我幫大家作弊,美國加拿大都算買0台,本魯夠意思吧!
再來,我再加碼送台灣2018的豪車。法拉、藍寶、割你賽鴿等這些歸類為"其他"的,我大放送,算我們台灣買了一萬台啦。
三來,美加的Viper、日產GTR、Corvette、還有部分台灣人很哈,甚至哈到當超跑的大黃蜂,這些美加都算0台,台灣則是都有包含進去。
最後,一些其他哩哩叩叩品牌美加我都沒算,譬如別克、蓮花、譬如前幾天北宜翻車的Morgan等族繁不及備載,反觀台灣,這些已內建。
其實台灣的"其他"項還包含了一些普通牌進口冷門車,沒關係,為了迎合大部分原推文朋友您們的言論,我都當這些是台灣買的豪車超跑。
...
什麼? 還不夠?
好啦,本魯加碼超級無敵特大放送:
美加算出的結果,我給他無條件捨去
台灣算出的結果,我給咱無條件進位
從圖表最下一行可看到,美國加拿大人平均每10萬人買了500輛豪車,台灣人平均每10萬人買了400輛豪車。
來,小學數學: 500比較大還是400比較大?
答: 500 > 400
抱券,本魯盡力了。身為台灣人,我對我國數字多番放水,美化台灣豪車數,同時打壓美加豪車量,只可惜,雙方實力差太多,連我那麼努力的幫原推文朋友做假數據,都無法翻盤啊。
是說那個郭傑瑞幾個訪談代表得了北美4億人? 本魯提供的宏觀總體統計才是大家可參考的資料。
好,有此數據為佐證,本魯來說明我的結論:
1.
不只原文推文,本板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充斥著台灣人愛豪車、台灣人自卑要買__證明自己、並酸XXX比路邊野狗多等等言論。
請注意,我無意去探討愛不愛自卑不自卑。本文數據也無法界定到底怎樣算"愛豪車"、怎樣算"自卑"、怎樣算"務實"等。
但是,本文數據可以告訴大家,假設上述言論為真,依此標準,豪車購買比例更高的美加人更是愛豪車,或他們更自卑,更要用雙B法拉利藍寶堅尼證明自己。
PTT過往對台灣人買豪車的各種嘲諷酸語,更適合套用在美國人加拿大人。
2.
反過來說,假設大家覺得其實每10萬人買500台豪車算少,所以北美人不追求高級車,hen務實。
好,那我們台灣人就是更不追求高級車,更務實,更只把車當作交通工具。
去查查北美跟台灣的儲蓄率、人均儲蓄金額,再配合本文數據,你更會發現大部分台灣人根本是他媽的超務實、超節儉、超低調、超不追求高級車。
對了,溫馨提醒:說a比b低調,不必然代表a低調b高調,有可能雙方其實都很低調,或雙方都算高調。本文從頭到尾都是在講相對差異,因此,您若是主張台灣人就是很XX,或要捧美國人說他們不會去XX,都與本文不衝突,只是放在一起比較時不要違背現況。
其實齁,原文壓根沒有提到台灣,啊就是有推文硬要把台灣拉進來比,想藉此篇來嘲諷台灣人、詆毀購買歐系豪車的行為。
我說啊,這群朋友,你們想嘲笑也好,或是善心想告誡台灣人不可買太多賓士法拉利麥拉倫也罷,都尊重,只是你們該去找譬如奈及利亞肯亞等來襯托台灣的奢侈不務實或你們宣稱的自卑。
結果什麼標的國不找,去找全世界人均消耗資源數一數二的美國及G7的加拿大。把這些國家扯進來只是在搞笑,幫忙襯托出你們言論的矛盾及錯誤而已。
朋友們,看了本魯分享的數據後,到底誰比較愛買豪車? 到底誰比較務實? 部分朋友您的偏見改正了嗎?
3.
上次本魯發文,末段論述日系普通VS歐系豪華的妥善差別有被放大之現象。此論述被部分朋友指控為主觀意見,自我高潮。
這些朋友指責所言甚是,我該檢討,對於沒提供數據證據就發表看法之行為,深表歉意,對不起下次會改進。
另,藉由此篇契機,我們可觀察到,車板充斥著各種不嚴謹的主觀意見言論。
這些言論或許涵蓋各議題各車系,但歐系豪車相關的議題,出現頻率可是名列前茅,內容可誇張到顛倒現實數字。
譬如本篇原文及推文就是充斥著無驗證、用自我感覺去論述的發言,另外再隨便舉例:
上週的文 -『買賓士新款是否擔心過幾年滿街跑?』
有朋友推文: 凱彥加馬肯 絕對比wish還多
保時捷2018台灣銷量3531創新高,我就當作凱彥2002問世後台灣年年買4000蛙。
好,別說我不厚道,我再多喬數字去迎合我們鄉民的言論,我就把所有其他保時捷911 918 Boxster Cayman Panamera 都稱作: 凱彥馬肯。
2002至今台灣買了17x4000=68000台凱彥馬肯。
報告,Wish 2016 13656輛,2015 15480,2014 17472,2013 14376,2012 15888.....
我還沒提希望號有大批營業車,里程是一般用平均的五六倍以上,其實光一年銷量的wish路上出現頻率就可抵過17年總量的凱彥馬肯。
不然我找台灣保時捷來救援好了。但很報券,試算結果是,就算把所有U5、U6、U7都拉進來充數,還是敵不過wish...
諸如這種靠自我感覺去評論豪車的言論層出不窮,不過很妙的是,幾乎沒人跳出來指正。
本魯其實不在意他人發文不嚴謹,發表自嗨意見我也覺得沒什麼。
只是本魯好奇,部分朋友既然決定要批判他人做主觀意見,為何長久以來無視他人對歐系豪車的各種既主觀且誤導的不實言論?
為何選擇性批判? 背後動機是真的在譴責文章嚴謹度還是其他?
484牽涉到日系車的壞話,或替豪車說好話,評論就要客觀要講求證據?
然後對歐系豪車的言論則可以隨便亂扯,白的說成黑的,小於講成大於,一千變成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