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產車的新南向

作者: cjol (勤樸)   2019-11-21 18:59:59
※ [本文轉錄自 Stock 看板 #1Trbaz8e ]
作者: cjol (勤樸) 看板: Stock
標題: [新聞] 國產車的新南向
時間: Thu Nov 21 17:30:34 2019
1.原文連結: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32390
2.原文內容:
2019-11-16 05:30
◎ 楊宗新
曾一手打造日本國寶級跑車「GTR」的水野和敏,在結束與裕隆五年合約後,不再續約。
這位前總裁嚴凱泰在世時重金聘請的大師,未能如預期讓旗下品牌「納智捷」熱賣,反使
銷量節節萎縮,繼在中國市場停產多部車款後,集團近日也在「廠辦合一」政策下遷往三
義,並進行人事裁減。
作為國內唯一自有汽車品牌,裕隆的歷史甚至比起早已走入國際的「本田」還要悠久,卻
遲遲無法在車壇站穩腳步。問題到底出在哪?二○○八年納智捷剛上市時,許多人在「支
持國產」想法下,紛紛以行動力挺,市占率穩步上升。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車市中做出明確
市場區隔,裕隆在水野就任後一改方向,致力提升馬力與操控,意圖以性能吸引國人目光
,缺忽略了多數用車人最在乎的稅金、妥善率、後勤保養及二手車價。
在經濟不景氣及高油價下,荷包才是消費者的主要考量,這也是為什麼引擎萬年不變、馬
力不強、安全性屢遭質疑,但卻省油、不易故障、副廠零件好找的日系國產車,能在銷量
排行長期名列前茅的原因。至於性能、操控及馬力,除了高端消費者外,對一般人來說只
是錦上添花。豪華進口品牌,為展示其造車工藝,自然會追求這些特質,然而對剛起步、
體質尚不完善的納智捷而言,未免顯得跨太大步。
國家欲發展自有汽車品牌,需有足夠市場,否則難以在規模經濟優勢下壓低生產成本。以
人口總量、用車人口均略多於我國的澳洲為例,政府極力扶持的國產品牌「霍頓」,鑒於
研發成本難以攤平,多年來均採生產「貼牌車」方式營運,即與國際大廠技術合作,生產
其既有車款後貼上自己的牌子,但即使這樣,依然因內需市場不足、外銷又賣不過該車款
的原有品牌,終於在二○一七年走入歷史。
納智捷若不想步入「霍頓」的後塵,除了應調整造車策略外,外銷市場的選擇也是重點。
過去長期投入的中國市場雖有距離近、語言文字相同等優勢,但也存在政府對外資嚴格、
市場削價競爭等不利因素;反倒是經濟成長快速、對台灣產品具一定信心的東南亞,似可
列為下個潛在市場。
(作者為研究人員)
3.心得/評論:
出來放風聲?
裕隆大商機新南向?
東南亞人會買台灣理組做的車?
大家要加碼支持?
作者: asuspower197 (老pm)   2018-11-21 18:22:00
作者肯定不知道豐田在泰國做很大,連豐田台灣都要聽豐田泰國的。有豐田,為啥要選裕隆。
作者: chewthelife8 (咀嚼生活)   2018-11-21 18:56:00
不要以為東南亞人是白癡好嗎
作者: AustinRivers (我盡力了Q___Q)   2019-11-21 20:13:00
吹牛而已 中國人台灣人不買 東南亞又不是白痴
作者: maverick7119 (Maverick)   2019-11-22 02:50:00
專拿補助裝的一副很有野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