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77上的moose test就是ISO 3888 Part2
ISO 3888: Passenger cars — Test track for a severe lane-change manoeuvre
Part 2: Obstacle avoidance
https://i.imgur.com/Qz9tjAu.jpg
官方文件介紹
https://i.imgur.com/JuyumkC.jpg
這項測試只代表車輛整體操控性的一小部分特徵
也就是提到的"obstacle avoidance" (障礙物閃避能力)
所以當然不能類推到該車整體操控
至於有沒有通用的測試標準? 抱歉沒有!
以open-loop的轉向input來說:
[step steer]
步階轉向,方向盤在0.2秒內轉至50度,並一直維持在50度直到車身穩定(舉例)
https://i.imgur.com/tavkfPZ.jpg
[pulse steer]
方向盤在0.4秒內完成轉至70度再回到0度的突波
https://i.imgur.com/tavkfPZ.jpg
[J-turn]
方向盤以1000 deg/sec 轉到A角度維持4秒
A角度為側向0.3g下方向盤角度*8
https://i.imgur.com/sVcNWkL.jpg
[Fixed Timing Fishhook]
方向盤以720 deg/sec 轉到A角度維持0.25秒,再以-720 deg/sec轉到-A角度維持3秒
A角度為側向0.3g下方向盤角度*6.5
https://i.imgur.com/Ci24fYL.jpg
[Roll Rate Feedback Fishhook]
https://i.imgur.com/Iq2whpo.jpg
而ISO 3888(moose test)
限制車輛路徑的closed-loop測試,轉向input需求類似一正一反弦波
https://i.imgur.com/AQs7yvL.jpg
ISO 4138(steady-state circular)
有固定半徑/固定方向盤轉角/固定車速三種方式
測試接近穩態的轉向行為,目的是了解車輛極限過彎能力(側向最大G值)
https://i.imgur.com/7qJsdgN.jpg
Pylon Course Slalom Test
繞錐,方向盤角度為連續來回,介於弦波/方波的波形
https://i.imgur.com/Ktc6LD3.jpg
上述不同的駕駛條件,車速和steer angle波形皆不同
車輛除了受不同側向加速度
也會因為懸吊桿件形式、硬點位置、襯套剛性、彈簧剛性、避震器阻尼特性等
https://i.imgur.com/vAzcwKf.jpg
而呈現不同的車輛姿態(yaw/roll/pitch)
車身姿態和重心改變進一步影響四輪荷重
四輪荷重牽涉到輪胎能提供的側向抓地力,這部分也是非線性行為(極限下)
https://i.imgur.com/xtzxiZJ.png
再加上測試過程中一旦輪胎側滑角過大
循跡勢必介入(以控制yaw rate為目標,給予單輪煞車)
可以說車輛在極限的動態操控是高度非線性行為
因此:
1. 不能用單項測試結果好壞推論整體操控的好壞
2. 不能用時速30的結果去推測時速60的結果
推 p581581: 我覺得是因為馬力太大根本不好操控 這測試不能全相信08/10 20:11
ISO 3888測試在通過第一個椎筒後得釋放油門踏板
https://i.imgur.com/xtKJIbO.jpg
也就是說跟馬力太大或加速性"完全無關"
事實上只要與轉向有關的測試項目,就會設法把加減速變因降到最低
https://www.car-engineer.com/the-moose-test-or-vda-test/
作者: p581581 (581) 2019-08-10 20:11:00
我覺得是因為馬力太大根本不好操控 這測試不能全相信
我是你的話就放棄了..你不會講到灰心,respect!
作者:
m996360 (懷特先生)
2020-08-11 11:43:00可是...動能回收...有些車測試會打開...這會減速...然後我覺得這話題還會繼續延續,因為太好煽動了
作者:
sammy98 (軍)
2020-08-11 11:47:00所以 操控 只要更新電腦就可以提升了?
以前我也以為麋鹿就是測操控,也是看過你的文章才知道還有很多可以參考的點,推
推 另外請問 您提到襯套 像坊間改的鋁合金襯套 對於車輛的動態會有什麼影響呢 一組鋁合金襯套不貴 進口的也不到一萬 有在考慮說
作者:
assblack (assblack)
2020-08-11 12:07:00專業推
作者:
micmm (.....)
2020-08-11 12:17:00專業尊敬推!長知識了。這種認真文還加上這麼多圖片,真心佩服。
作者: cca1109 2020-08-11 12:18:00
作者: ststLiang (Liang) 2020-08-11 12:23:00
本來大家都習慣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太專業的 車版會吸收不了的。明天開始照樣一堆人認為麋鹿測試就是操控測試,時速高就是操控好。
作者: SEEDA (喜德) 2020-08-11 12:31:00
對牛彈琴
作者:
Inar (Inar)
2020-08-11 12:47:00不用想得太複雜,同車廠測試性能版有時會輸給一般版另外場地本身的影響也是有的,輪胎也是一個變數
作者: gogohc (gogohc) 2020-08-11 13:09:00
太專業了 搬出ISO
作者: chenyi (chris0726) 2020-08-11 13:13:00
推
作者:
morrishh (努力~☻~♬~♪)
2020-08-11 13:17:00推你的專業還有耐心
謝謝你的回覆 今天又學到新東西了 很謝謝你依此類推 像很多改到極端的 用全鋁合金的引擎腳應該也是類似的效果跟副作用
借這篇另外請教c兄 那車子的懸吊軟硬 行程長短 跟車子操控是不是也沒有固定關聯 比如說懸吊軟 側傾大的底盤設定 操控就一定不好 調教硬的懸吊操控就比較好之類
作者:
stevely (stevely)
2020-08-11 21:53:00專業推 麋鹿測試可以參考但非絕對 以MK4 FOCUS為例實際上扭力樑版本操控不差但ST實際上明顯比一般版本好尤其後軸靈活程度 開的激進開後軸還會滑但是這種車子的調性調教 怎麼看都不利於麋鹿測試
作者:
SRJ (A_A)
2020-08-11 23:05:00感謝,學了不少:) c大真是專業的好人,各種奇文都能耐者心回完
作者:
Kepic (BNRBNRBNRBNR)
2020-08-11 23:14:00蝦推 ,因為我看不懂
作者:
l60km (/hr)
2020-08-12 05:02:00專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