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qqqa (Aqqqa)》之銘言:
: 原文連結: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279199?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 原文內容:
: 北市電動車停車格採差別費率 柯文哲:要比在家充電貴
一堆開電車的搞不清楚情況
一堆開油車的只要看到電車越慘就越開心
: 不過,柯文哲表示,要聰明執政,不要再等,希望盡快公布收費規則,就是沒有充電要加
: 錢,充電的錢電費要多少?一定要比在家中充電貴,讓車主不得已才在外使用,否則就沒
: 有家中充電的必要。
從這邊就可以看出柯文哲不是討厭電動車,就是金主討厭電動車
事實一
需要特地出去充電的情況,就必須把停車費成本也加進去,因為家裡不用停車費
包含停車費的情況,目前在外面充電的費用全部超過家充成本
具體數字如下
如果在家裡充
時間電價:每度電價為1.73~1.8元/度
非時間電價:每度電價按一般家庭約是2.89~3.52元/度之間(夏季較貴)
如果在外面充,假設充電不需額外費用的情況
當停車費為30元時,每度電價約為4.29元
當停車費為40元時,每度電價約為5.71元
當停車費為50元時,每度電價約為7.14元
當停車費為60元時,每度電價約為8.57元
上述按照常見7kw每小時充7度計算,但通用的充電常常會更少,價格就更高
如果是充電需要額外加價的位置,就還會更高
所以實際情況會是這樣的,小明跟小華的車子都快沒電了
小明直接在家裡爽爽睡大頭覺充7小時 => 花了12.11~24.64元
小華特地跑去外面停車場充7小時 => 花了30~60元
這還沒有包括計算來回停車場兩趟(一次來回還沒車)的成本
傻子都看的出來出去充電比較不划算
然後柯文哲表示:不在家充的都是貪小便宜,要讓外面充電更貴
事實二
為什麼明明家裡充電比較便宜,還要特地去外面充電
因為台灣絕大多數的社區都對充電很不友善,能擋就擋
柯文哲表示:?? 你們是貪小便宜才出去充的吧?
: 柯文哲說,北市電動車數量去年成長一倍,變成4000多輛,按這速度,2021年估計會超過
: 8000輛,這是合理估計, 市府應該評估路外停車場,每幾個車位就要設一個充電柱。
: 停車場收費須比在家充電高?停管處長李昆振指出,未來實施差別費率,停車場充電格的
: 停車總額費用,應該還是在家充比較便宜,家中充電不需付停車費。
: 李昆振表示,目前規畫,只要停充電車位,每小時就要加10元,充電要加錢,不充是占用
: ,所以要比較貴,透過價格管制,有需要才停,且找得到車位。
佔了充電車位不充電,加價很合理,因為這是占了茅坑不拉屎
而在停車場充電的成本早已比家充要高的時候,還在宣傳電動車車主出來充是貪小便宜
號稱外面充電比較便宜才導致車主出去充,應該要讓充電車位更貴....這就是單純的鬼話
想減少電動車在外面充電很簡單,叫民眾黨多呼籲多擬草案怎麼解少居家充電的阻力
真正的問題不解決,然後貼一個使用者付費不要貪小便宜的標籤進行漲價
那就只是單純增加個人載具轉換成電動車的阻力
而且還不敢講明白,而是用胡亂套罪名的方式去做
不過在鬼島台灣,討厭電動車的人比較多,所以鬼話怎麼講都沒關係
十之八九本文下面會一堆人狂噓誰叫你要買電動車風險自負 <= 迴避問題
或是跳針使用者付費 <= 迴避問題
不然就是電車越慘就越爽,誰叫你要買電車,不買油車 <= 純幸災樂禍
: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 採用差別費率很合理 只是可能要差更多錢才更有效果
: 一方面減少油車車主停專用車格的動機 二方面充電本來就要使用者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