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也不算
台灣的交通就是有我們自己的玩法
關於道路的分配,其實國外已經有很多範例可以研討
台灣這套完完全全就是從紓解效率出發
舉凡莫名其妙寬大的路肩、模糊的快慢車道分隔線、機車專用道優先道、機車停等區,甚至超寬車道
其實都是為了先紓解機車,解決台灣交通混合率超高的現象
因為普遍來說125二輪起步再加速的能力還是比一般1.8的四輪有優勢,尤其在60kph內
那鑽車其實也是政府鼓勵的,要不然要怎麼進去機車停等區,每個都要像重機乖乖排隊嗎?
當時的交通部門是希望紓解快一點,而不是有秩序,安全的,所以造就現在這副模樣
而且根深蒂固深植在台灣人心中,機車就是要靠邊騎,右邊才是機車的路,現在有好一點了,至少年輕騎士知道沒有禁行機車都可以騎,不會死鑽右側
最怕的是不知道內側可以騎車的汽機車駕駛人,甚至連大重比照四輪都不知道的人,前幾個禮拜才有新聞機車被攔下來,結果被放在網路笑的
以為右邊都是機車能騎的路,而且恐怖的是有些駕訓班教練也這樣教,右邊留給機車,在路口要右轉也一樣
如果去過日本自駕包括自騎就知道了呀
哪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慢車道和寬大的路肩
通通都是混合車道,汽機車要右轉就靠右
要左轉就靠左,要直走就走中間,反正就是按照車道指示線行駛,我只有在鄉下看過比較大的路肩,但是對比台灣還是小得多,機車都是走一樣的路
不過在台灣我覺得還是有做的比較像日本的都市的道路規劃啦,應該就是基隆了
機車專用道優先道比較少,內側進行機車也比較少,寬大的路肩也很少,可能是真的腹地實太小,循環站前八線單行道,每一條汽機車都可以走
不管是開車還是騎車都比較舒服
一點感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