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ocus ST 二千公里心得

作者: chiacuro (掐庫洛)   2021-10-10 23:39:58
受惠版上資訊良多,上來分享一下心得。
本人非專業車手,只是平民老百姓,
描述不夠精確或有誤還請海涵。
疫情讓我認清了短時間內都很難
(至少我不敢)出國旅行,
以往國旅都是使用大眾交通工具,
或使用iRent和Smart2go。
iRent使用上很便捷,
但遇到連假常常搶不到車;
Smart2go的app使用體驗上非常有待改進,
光是下車後要鎖車常常都要花至少一分鐘以上。
兩間的app也都有遇到還車時出問題,
我在原地等待至少15分鐘以上等客服替我解決的經驗。
如果是去爬山,或行李較多的行程,
還車時通常是大包小包上手,
想回家還回不了家,拿著手機等待客服救援。
在悶熱的路邊或無風的停車場,
那種感覺真的是有夠狼狽。
雖然我計算過在北市若少用車,租車絕對划算,
但國旅每次計畫出遊時,
多加上租車的費用以及租車麻煩的程序,
在心情上就是出遊的一個阻力。
總之最後就是決定買車,
平常沒有硬性開車需求,
因此用途就是雙人出遊、跨縣市移動為主。
考量:安全、外觀喜歡、市區好停車、不喜歡休旅。
試車心得
(都是2021年中,選車風格跳tone請見諒)
1. Suzuki Swift
最一開始感興趣的是Swift sport手排版,
業務說需要等一年以上,
請我試試看自排版本。(非sport)
內裝質感實在不優,
試駕時油門大腳一踩,就知道不可能了,太沒力了
試駕完如實告訴業務,
他看我當天是騎紅牌檔車去的,
說如果習慣了紅牌重機的加速感,
這台車恐怕會讓人在動力感受上有太大的落差。
放棄。
2. Mazda 3
我和女友各自試乘了一次,
其實一切感受都很好,
動力足夠,車子開起來也覺得滿安靜的。
看鄉民笑魔術小空間,
自己進去後座的確是會注意到那個後窗面積特別小,
壓迫感真的是有的,
但反正我又不坐後座,所以不太在意。
本來幾乎就是要訂馬3 4D了,
只在糾結要選什麼顏色,
遇到的兩個馬牌業務也都是解說上和禮貌上最周到的。
3. Toyota Camry
這代進口Camry說實在我也覺得CP值很高,
但礙於市區停車技術不好,
大型房車我本來是沒考慮的,
但女友說無聊也一起去試試看就去試乘了。
一進車室,女友說突然覺得Mazda內裝質感真不錯 XD
試乘了一段,車子很大台但開起來也不會覺得沒力,
後座空間超級大,若有空間需求,真的很划算。
接待的業務不知道是不缺業績,
還是看得出來我們不會買?
介紹得滿隨便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試駕的時候業務坐副駕,
我一邊開車一邊問他問題時,他在滑手機,沒有回話,
過了至少超過五秒才轉頭說不好意思先生你剛剛說什麼?
試駕完回到展間,業務也沒特別再詢問或介紹什麼,
只在旁邊說:買了啦~!買了啦!
女友也是從事業務職,她白眼翻不完。
題外話,試駕完看到Corolla Sport才想起來還有這台車,
其實單看規格也算是滿符合我需求的,
但當天被業務弄得心情有點差,
就沒要求要試乘,(好像一來當天也剛好沒有試乘車)
但有踏進後座感受一下,滿小。
4. Mazda MX5
可能要被砲怎麼突然來一台這麼突兀的,
契機好像是某天在車版看到有個大大回文,
說開過MX5之後換車的心情,
我問他是手排還自排?真的有這麼誇張?
讓我對這台小車開始感興趣。
以及當時想到如果未來生小孩,
這輩子可能很難開雙門小車了,
隔天就跟女友提了這個大膽的想法,
說真的生小孩的話再換車就好了。
沒想到女友竟然說她這幾天也在想一樣的事,
想說我們要不要買一台年輕時才能開的車 www
MX5沒有辦法試乘,有查到一間租車行但是自排的,
上面提到發文的大大介紹了北部MX5車友給我認識,
車友好心地讓我坐副駕載我繞了一下,
簡單的感想:真的很爽、真的很擠。
試過MX5,上面的車都沒興趣了,
也是到了幾乎要跟業務下訂的階段,
(所以該馬牌業務可以算被我耍了兩次,真的很抱歉)
只不過女友一直要我實際試開過再買,
但因為租車行在外縣市,
當時有點懶就一直拖拖拖。
某天靈光一現突然想到一百三十幾萬,
可以買Focus ST了,
不然也去試駕一下好了?
5. Focus ST
這一代Focus的外觀剛好我很喜歡,
但礙於國產版本,個人安全方面信心不足,
本來是一直沒有考慮。
ST是德國進口,可能有比較硬?
而Focus的車身大小跟車室空間個人很滿意,
內裝質感,我是覺得Mazda 3比較好,但也不會覺得F很差。
試駕當天業務有讓我去跑一下山路,
(抱歉我不是試車手形容得差還請見諒)
在山路上過彎的安定感,還真的是以前從沒體會過的,
(一方面過去我也沒開過什麼好車)
切換到Sport模式後,感覺懸吊變硬真的很酷(鄉巴佬)
題外話,當天試駕的山路,
我應該也只是限速+10在開,
業務說你平常開車算滿溫和的吼~
通常來試駕這台車的人,都是限速+30, 40在開,
我說對啊,我通常就是限速+10。
想到以前騎黃牌檔車,
有一次經過一間車行想詢問換輪胎的建議,
車行問我平常騎乘路線跟操駕風格是什麼,
我說我就是限速+10這樣騎,
車行幾個人看起來哭笑不得,
用嘲笑的語氣說這台車被你只騎限速+10真的很可憐。
當然後來我沒在那間店換輪胎。
後來我換了紅牌檔車,馬力帳面數字上多了一倍,
但騎乘在山路、快速道路上,或是需要超車時,
多給的安全感、穩定感、舒適感,
我不認為只騎限速+10就感受不出來。
因此ST也許算是性能車款(嗎?)
我也許開車溫和,
業務也推薦我可以買國產的版本就好,
啊,啊我就怕被撞啊!
Co-pilot 360 女友試過之後稱讚連連,
其他動力什麼的她是沒感覺,
是有說排氣管有點吵 XD
6. GOLF
當時業務說暫時沒車可以試乘,
都借去給車評開了,
加上沒有特別喜歡 golf 的外型,
又懶得等,只好再見。
MX5跟ST糾結了一星期,
最後認為ST有樂趣又不失實用性,
MX5在未來需要實用性的時候真的會回頭罵自己,
可能有雙車位的話再考慮吧 XD
感性終究沒勝過理性,於是
https://imgur.com/8nVXgG2
目前開了兩千公里左右,油耗應該還不準?
高速公路:山路:市區大概 6:2:2 吧,
儀表板上的油耗是顯示 9.5L/100km。
雖然看別人分享ST的油耗就是這附近,
但每次看到油耗資訊還是會覺得:靠 XD
然後趕快按不顯示,
由於省油本來就不是我主要在意的點,
畢竟沒有天天開車的需求,
所以我是覺得還好,
儀表板上設定眼不見為淨即可。
HUD個人覺得很好用,
系統會自動偵測路旁的限速牌時速以及當下時時速,
雖然台灣的交通標示大家懂的,
有時候系統搞錯我也不忍心怪它,
但有個參考用總是好的。
動力方面個人不知道要怎麼形容,
應該說駕駛到動力不夠的交通工具,
我會感受得到它動力不夠;
駕駛動力夠的,如果不是催到底、踩到底,
只是用在自己需要的速度和扭力上,
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就像本來覺得紅牌檔車動力會不會太大?
但騎習慣了之後其實沒什麼感覺,
只是回頭去騎黃牌或 125 會覺得靠北 XD
真的要說第一次發現有什麼不同,
是幾次經過林口那個長上坡時,
可能我經常用定速自動駕駛,
在那段路會突然覺得為什麼其他車車速都要變慢,
讓我開始需要換車道超車?
提到自動駕駛系統,也來分享一下感受,
基本上很讓人放心,
煞到停也讓人很有安全感,
要嫌的話大概是前車若突然換車道,
前方淨空,
而目前車速距離設定車速還有一段時,
自動加速得非常急,害我被罵過兩次。
懸吊方面,
看滿多車評說 st-line 懸吊已經偏硬,
ST 不太確定是不是更硬?
但我可能騎重機時就喜歡胎壓打高一點、
路感明確的感覺,
可能硬得正合我意。
音響方面由於我木耳,就不評論了。
天窗本來覺得不需要的東西,
但偶爾開的時候感覺也滿好的,
但反正這些都是標配,不要也不行 XD
整體而言個人非常滿意:
不難停車的車身大小、
足夠的車室空間、
讓人放心的自動駕駛、
足夠的動力與行車質感、
我覺得很好看的外觀(特別喜歡輪框和紅色卡鉗)
知足常樂啦!
https://imgur.com/2qHv1oD
https://imgur.com/qOqYSZR
https://imgur.com/c7aC6Ig
https://imgur.com/Sx5Ouiq
剛牽車的時候女友覺得就是一台普通的五門掀背車,
我都要一一洗腦她這台車的優點,
她應該聽到後來也覺得很煩,
後來一律回我:好啦好啦德國車德國車~
邊緣人連假沒朋友,
不知不覺打了一堆廢話,
謝謝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