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uangJC (吹笛牧童)》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Miaoli 看板 #1YDpMII0 ]
: 作者: HuangJC (吹笛牧童) 看板: Miaoli
: 標題: [問題] 對公車了解的朋友請進
: 時間: Sun Mar 20 22:09:19 2022
: 如題,在司機背後有兩個大柱子
: 前不久我去台北坐公車,他們就沒這兩根
: 平台位置在輪子上方,我會以為是輪拱
: 一堆人圍著站,而我更把行李放在上面
: 苗栗的公車就不能放行李了,輪拱上方變成大柱子
: https://i.imgur.com/Pm5zYfF.jpg
: https://i.imgur.com/8cqQtIZ.jpg
: 請問這是什麼東西?
: 謝謝
話說可以用車牌查
http://leak.gewohler.icu/hpvdb.php?strs=%E2%9A%A1
EAA-579 苗栗客運 BYD CK6120LGEV2(K9A)
https://i.imgur.com/X7iIedt.jpg
左右前輪上方配置的是電池組
BYD的K9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o6tYR_Nn8
購入K9的台北客運、台中客運(當然還有原PO提的苗栗客運)
https://i.imgur.com/ExtLj9M.jpg
https://i.imgur.com/XfWs7xH.jpg
後來配置稍更改的BYD K9DA,左右前輪上方就沒有配置電池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9YjYWUGoo
購入K9DA車型的有台北客運、府城客運
https://i.imgur.com/YVj7B8I.jpg
https://i.imgur.com/QjDNZpK.jpg
在台灣的BYD電巴是凱勝綠能採CKD方式,將零件運至台灣組裝
但關鍵的三電系統通通是BYD提供
底盤&車體結構設計也是來自BYD,台灣工廠照圖施工
頂多座椅車燈之類台灣自己搞
基本上大客車也很少整車進口(不划算)
即便BYD外銷歐洲的電巴,也是將零件進口到當地工廠才進行組裝
再來談為何電池要配置在左右前輪
根據歐盟定義,低底盤巴士離地高度不得超過320 mm
且跪傾系統(ECAS)作動時地板離地高度不超過250 mm
https://www.artc.org.tw/upfiles/ADUpload/knowledge/tw_knowledge_364124229.pdf
低底盤專用的前後軸(車橋),採中央內凹的設計,所以四輪會凸出來
ZF 低底盤前橋組 RL系列
https://i.imgur.com/7VysFeX.jpg
https://i.imgur.com/UXaEoN3.jpg
ZF 低底盤後橋組 AV系列
https://i.imgur.com/hTs969r.jpg
https://i.imgur.com/PxJxwjm.jpg
這類前後軸有著構造簡單且相當可靠,加上保修容易特點
已經使用10~20多年,頂多有一些新版微調,整體架構不會大改
隨著電巴發展,提出輪邊驅動後橋的設計
後車橋組整合兩具輪邊馬達,取代原本的中置動力源
例如ZF AVE130
https://i.imgur.com/7fYCEHJ.jpg
BYD K9系列後軸就是搭載BYD開發的兩具90kW輪邊電機
低底盤電巴通常採用全承載式底盤
https://i.imgur.com/HZrso4U.jpg
由多根管件拼接而成,沒有兩根主要的大樑結構(彈性可調但剛性差)
電巴常配置到200kWh以上的電池組(磷酸鋰鐵或鋰三元兩種都有廠商用)
底盤空間很難容納電池
因此有了幾種常見的電池配置位置
1. 後側
https://i.imgur.com/gotC290.jpg
缺點是導致重量過度集中在後軸,前後軸懸殊的配置轉向手感很差
以12米全尺寸低底盤巴士為例,ZF限定前/後軸最大荷重分別是7和11噸
配備200kWh的電動巴士,若電池集中於後軸,前後軸大概會是3.5噸和9.5噸
2. 天花板
https://i.imgur.com/uoOJtsc.jpg
一般說法是把電池擺在較低位置,整車重心高度較低有利操控啦
但實際上影響根本不大
幾家國際大的巴士廠商如BYD、Yutong、Volvo、Proterra等都有這樣配置
而且還應用到雙層巴士上(例如香港九龍巴士),哪有啥重心高不利操控的問題
至於真正原因嘛
當巴士廠宣告的重心高度超過一個數字後
就一定得執行ECE R66的翻覆測試,不能用模擬分析來代替
要國內巴士業者花錢(打一台車體)去做整車翻覆測試,怎麼可能XD
因為1的前後荷重比非常不佳,2的配置廠商得掏錢做測試又不可行
基於上述兩點
所以才有些業者選擇把少數幾箱電池pack疊在前輪上方(大概能疊80-100kWh左右)
不過現在國際主流的電巴廠也不一定這麼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