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nako (我是香民)》之銘言:
: 考慮一個最簡單的交通模型,所有人都不煞車也不轉彎避讓,一路豬突猛進
: 這個狀況下,發生碰撞的頻率研究統計力學的物理學家已經算好了
: 會跟三個參數成正比,也就是車輛的密度、車輛的速度以及車輛的大小
: 由於受人的體型、道路寬度與反應時間的限制,車速跟車寬在世界各地都差不多
: 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最大的因素是車輛密度
: 考慮到台灣的車輛密度遠遠超過日本(汽機車合計,大概是日本的2.5倍)
: 即使在台灣實施與日本一模一樣的交通措施,道路交通事故頻率還是會趨近日本的2.5倍
: 在這種狀況下,拿日韓的交通數據來跟台灣比較實在沒什麼實質意義
要模擬一個交通狀況
要先知道需求
一個人必須有移動的需求才能產生交通旅次的需要
接下來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有移動的需求
從A地到B地
或是從A到C
或是有更複雜的移動區域
然後再把需求分散到不同的運具
有人會開車,有人會坐大眾運輸
再把私人運輸的分配到可能路徑的道路
當然各種運輸方式跟路徑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吸引方式
算出每個方式對不同移動者的吸引力分配
再算出這條路預計車流會多大
車輛密度其實沒太大意義
密度是一個靜態的東西
車流量對交通模型才是有意義的東西
車流量有時間的概念
才是能表示這套道路動態的描述
車要上道路跑,變成車流量的一部分
才能變成一個移動的旅次
車輛大小有當量
研究交通的人自己有換算的方式
交通部運研所有出很多這方面的東西
很多圖書館都有
你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不要錢的
交通這玩意因為是因人的行為產生
在任何考量時都要考慮
這是人的行為
所以人性必須是所有交通規劃裡必須考慮的
要想辦法把這些東西的效益量化
把這些對人能產生的效益算出來
反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