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美國都正面臨進入電動車時代優勢漸失的窘態
原文連結:https://bit.ly/3RokC6j
原文內容:
正當歐洲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進行反補貼調查之際,美國三大汽車廠商正面臨美國汽車工
人聯合會(UAW)舉行的罷工。從國家級的電動車競爭格局來看,歐美都面臨著汽車產業
進入電動車時代下,競爭力逐步下滑的現實。中國將可以在這契機之中崛起,甚至成為未
來電動車產業的霸主。目前唯一能與中國電動車廠競爭的就剩下「特斯拉」而己了。
歐盟已啟動一項調查,調查國家補貼是否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加速進入歐洲市場提供了不
公平的優勢。考慮到汽車產業對歐洲的重要性,以及過去幾年中國競爭對手成為全球領導
者的速度有多快,這一調查不足為奇。這也符合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趨勢,特別是
對於電動車和電池等高科技產業。
不可諱言,補貼確實在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為汽車製造商
和電池製造商提供資金支持和優惠政策,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這幾年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的確給中國本土廠商帶來了巨大的規模優勢。在中國銷售的汽
車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純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廠商的表現來看,除了特斯拉
之外,所有最暢銷的車型都是中國品牌。也因為如此,造就了中國龐大的供應商族群,這
對於降低成本有很大幫助。根據瑞銀估算,比亞迪 Seal轎車中只有7%的零組件是來自於
非中國供應商。
既然中國電動車廠商逐漸強大,歐盟關稅威脅可能促使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部分中國生產
轉移到歐洲。瑞銀估計,將生產轉移到東歐意味著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生產平均成本比中
國成本高出3%,這比起未來可能關稅高達10%以上還要划算。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歐洲車廠長期需要加速自身發展,而不是指望歐盟通過關稅來增加
一點額外阻力解決這一問題。
同樣的在美國,這一次罷工對通用汽車和福特來說可能是一場噩夢,因為這兩家巨頭都處
於未來十年大規模電動車轉型道路的早期階段,這一策略正決定著公司的未來前途。一旦
這場罷工持續太久,除了最明顯的贏家特斯拉之外,對於美國發展電動車是非常不利的,
這也會削弱其電動車銷往歐洲或其他國家的競爭力。
如果美國三大廠商的電動車競爭力贏不了歐洲車廠,那就更不用說要贏中國了。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根據本文內容,電動車產業除了技術創新和製造能力外,還受到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的影
響。關稅和貿易壁壘將影響電動車製造商的生產和市場擴展策略,尤其對中國製造商來說
,適時調整生產基地可能是一個策略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