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換車有輔助駕駛功能後,開車習慣產生了巨大的改變,習慣變得越來越龜
沒有輔助駕駛功能時,油門都要自己控制,在高速公路都會以時速100Km左右在中、外線
徘徊,常需要減速來控制,車多時就有點煩躁。 而且忽快忽慢的開車法,需要耗費不少
精神
有了輔助駕駛功能後,一上高速公路就把速度訂在80km,把跟前車的距離控制設定到最遠
常駐開在外線道,聽聽音樂、看看風景,享受一下全景天窗帶來的明亮感,要下交流道時
再把速度降到60km即可,用最符合中華民國法規的方式來開車,當個國道龜車。
前方有車就跟、沒車就讓車子自己跑,因為都是開在在外線道,擋到後車時,後車也不太
會逼車,而是超車跑掉; 在外車道,若擋到大學長他們也不太會逼車而是直接轉道從中
線超過我。在輔助駕駛下這樣開起來蠻舒服的,碰到塞車時也不會煩躁,而且還蠻省油。
考量一下行駛的距離,假設行駛距離是 50km
時速110Km下,要27分鐘;時速80Km也只要37.5分鐘;時間差距並不大,若是更短的距離則
幾乎沒有影響。 即使是拉長距離到北高350km,時速110Km下,要190分鐘;時速80Km下
,要262分鐘,也只是多了一個多小時,但緊張的心情跟舒服的心情是迥然不同的。
更何況,台灣的國一高速公路除了特殊時段(如深夜),幾乎沒有辦法在一個車道滿速跑
的,想開的快,往往就得一直超車、加減速;但龜在外面則較容易用穩穩的固定速度從
頭跑到尾,實際的時間差距會更小一些。
在輔助駕駛逐漸變成新車的標配後,未來國道外線道會變成龜龜一縱隊前進嗎?
例如 一起在外線用80KM成一個龜龜縱隊,內線就留給想跑得快一點的車主去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