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溝通出現以來,在板上一直有爭議。我不曾體驗過,靈動沒有,
連寫文章的靈感也很少,在這邊僅分享一個不同的觀點。
先聲明,我不是野保人,希望這串不會戰野保。我先整理一些印象所
及、近年來在野外罹難的生態研究相關人員新聞報導:
◎研究蘭嶼海蛇 興大博士生落海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143742
◎山椒魚專家 命喪黑色奇萊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60629/37287890
◎生態講師魂斷彭佳嶼 王武郎頭七被尋獲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015638
常在自然環境活動的生態研究員者多少都有相似的「遇劫」經驗,如
果您有看過紀錄片《黑熊森林》的話,應該也會對「土葛崩壁」那段生
死邊緣的遭遇印象深刻。這是研究資源有限而自然環境(海拔高度有時
不是四位數就是負數)存在許多風險的結果,即使近年來研究場域稍有
改善,但對研究者來說,野外總存有無法預知的危險,無常就是日常。
所以,如果寵物溝通真那麼厲害,甚至可以開班傳授的話,我想最應
該報名課程的就是這群不畏涉險備極艱辛的生態研究者。既然溝通術可
以做到遠距交流,那學會溝通術,安置好自動相機,憑影像紀錄,待在
實驗室做深度訪談顯然更有效率且安全許多。
也許有人會反駁說,所謂「寵物」溝通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犬貓跟人
較為親近,或智商較高,因此無法推廣到其他野生動物。但是,這明顯
不符合科學邏輯:第一、和溝通師相比,您跟寵物的關係更親密,您都
只能腦補了,為什麼溝通師憑幾個像素就可以溝通?第二、關於犬貓的
智商雖然沒有決定性的結論,但普遍來說,一般認為經過馴化的動物較
容易接受訓練(譬如犬相對於狼);因為可以跟人類合作,所以產生比
較聰明的印象。然而,要單獨比較認知能力或學習能力的話,海豚、黑
猩猩或紅毛猩猩等明顯要比犬貓聰明得多。
然而,您沒聽過珍·古德在對黑猩猩肢體語言多一分瞭解之餘,發展
出跨物種的溝通論述,或為猩猩寫一首詩,儘管她為研究對象命名的行
為已違反當時的研究倫理。台灣每次救援鯨豚總是勞師動眾,要多人協
力才有辦法完成基本的生理檢查,還得時時留意救援對象的緊迫狀況。
研究近海水文時,仍是要出動海研船探測,而不是直接跟野放的海豚約
好上線談。
(補充一下:接替海研五號(船難沉沒,兩死二十五傷)的海研新船前
陣子在環台,在部份港口停靠時開放民眾登船參觀,有興趣的版友可以
追蹤一下。)
所以,我們可以說寵物溝通在科學上毫無根據。不過,我也並非想用
這點攻擊寵物溝通迷信,甚至我認為將寵物溝通「不理性」的特質標示
清楚,反過來從情感的角度思考,對寵物溝通更好——因為它恰好反應
出這個世代人與寵物的一種關係。
如果要粗略區分臺灣近代的寵物飼養時期,我覺得有兩個重要分水嶺
一個是上三輪生肖的狗年,民國七十年代遇到經濟發展,伴隨「狗來富
貓來起大厝」的思維,寵物飼養和繁殖業開始蓬勃發展。另一個則是近
幾年來,動保觀念逐漸推展開來的「平權」年代。
您可以想像一下,在三十年前,為「狗兒子」穿衣服,送寵物上美容
院,吃專屬飼料,睡同一張床,在當時的老一輩眼裡,是多麼荒唐的事
情(其中有好有壞,無法全盤否定或肯定,但這裡不細究)。同樣的道
理,我覺得寵物溝通是現代人對「連結」的不同看法,可說反應了飼主
對「已讀不回」的焦慮與好奇心。從人和寵物的關係來看,如果能變得
緊密,寵物溝通也許並非壞事,就像平常我們不會去嘲笑把寵物當主子
奉侍,當孩子照料的飼主。
但是,許多寵物溝通有非常不好的一面,這一面還是在前述非理性的
延伸,亦即如果寵物需要的是科學協助時,尋求溝通師幫忙很可能帶來
反效果。例如,寵物需要醫學的檢查或治療,需要動物行為學或心理學
的矯正時,有些溝通師卻常以非專業的推論誤導飼主;又或者犬貓走失
時,應該需要理性方法(我印象之前版上有不錯的教戰文,但現在搜尋
不到)來協助焦慮的飼主,但有些溝通師反而會給飼主「(寵物)視野
所見」或「虛擬實境」等可能比剪刀法還糟糕的無用資訊。
總結來說,我自己認為寵物溝通雖然是偽科學,但並非毫無可取之處
當人與寵物間的調劑不一定是十惡不赦的壞事,或像宗教一樣,可以提
供安慰。然而,溝通師能不能明確告知寵物飼主,自己能力的侷限僅止
於「療癒『人』心」,並且在必要時,協助飼主帶寵物就醫,轉介治療
或提供適當的正確知識等,才是溝通師能不能被愛貓人包庇的關鍵。
#「騙人就是不對的行為。」——詐欺師ボクちゃん
#不要跟我說研究員沒愛心所以感應不到
#我家蚊子跟我也有「血濃於水」的情感糾葛,可以幫忙溝通嗎?
#生態就是活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