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upmc (台灣老鮮肉)》之銘言:
: 個人覺得,對強度的描寫有三種境界
: LEVEL1:
: 如同現在絕大多數網文一樣,用等級、數字描述,
: "拎北金丹三級,有種來對幹!"
: "出副本,徵95級聖光坦,太菜勿來"
: "徵婆,等級50以上,F cup,裝備我出我養"
: 這種類似幹架前直接說等級的我只會認為是作者電動打太多,
: 太直白速食,對我來說反而是毒點。
: LEVEL2:
: 利用襯托的方式,顯示角色實力。
: A單人挑了百人土匪山寨,B正面單挑幹掉A,A+B打輸C,還被秒
: 這種手法是金庸古龍很愛用的描述方式,少數非速食網文也都會用此手法。
: LEVEL3:
: 不跟你比誰強誰弱,利用境界的描述來側寫該角色有多強
: 像是英雄志的寧不凡、金庸對後期要角的描述
: 都是用武道領悟、哲學歸一的概念來表示。
: 缺點就是不好掌握,很容易強度爆表,功力不夠的人無法駕馭。
: 糧草或毒草看太多LEVEL1的描述方式,真的會反胃
: 道友們還有看過什麼較出色的強度描述方式?
: 或是覺得哪些作品在這方面表現得不錯的?
其實我覺得量化並不是不好,而是有些小說把量化用過頭了,例如耳根的小說會有四步踏
天,每一步又有X個大境(第二步的窺涅碎涅淨涅),大境之中又有XX個小境(初中後期+大圓
滿,大圓滿之後可能還會看作者心情加個真‧大圓滿、傳說中的第十境之類的),然後又讓
主角修兩個系統,整個等級制算起來沒五十級也有三十級跑不掉,這點很多大神也是,像是
土豆的鬥者鬥師大鬥師鬥雞再加上九品小境,我靠根本水魔神啊!滿級算上去應該一百跑不掉了吧?
回歸第一句,量化不是不好,它也有其優點,他把境界給「具體化」了,不在像以前武俠
小說那般對於境界的描述有些抽象,誰強誰弱沒打個一場根本不知道,有了量化便能給讀
者一個指標,「喔!原來主角還差了對手一級啊!難怪有些處於下風!」這般,讓讀者更
好代入,其實量化我覺得可以類似雪中或將夜那般,只區分少少幾個境界就好,分太多就
會像第一段所述的過頭了,太水了,有看過雪中的應該都知道它的設定是九到一品,不過
一品之前都不重要,所以就看作只有四境(金剛、指玄、天象、陸地神仙),有時還會用一
刀破幾甲來量化實力,他們算是把量化運用的較好的作者,比較不會因為分太多級而導致
整個等級制度大崩潰,自己打自己臉。
最後我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有些作者容易讓等級無上限,這就完蛋了,等級崩壞的開頭
常常都是因為把等級上限再上修而導致的,最好是類似金庸能設定出「頂標」,如東邪西
毒南帝北丐,如慶餘年的四大宗師,如雪中的天下第一王仙芝,有了頂標才不會像滿水的
水瓶沒蓋子,手晃一下就濺的的滿地都是,等級制大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