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一些西洋棋變體

作者: outlookXP (outlook)   2011-07-01 22:22:57
下文是以前我研究西洋棋變體(仙靈棋)寫的隨筆紀錄,對仙靈棋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有位叫Ed Friedlander的美國人建立一個網站
(http://www.pathguy.com/chess/ChessVar.htm)
其內容都是象棋變體的JAVA。雖然JAVA寫成的AI與操作皆不如ZOG,但可發現一些連著名的
象棋變體網(www.chessvariants.com)都找不到或沒ZOG化的稀少變體。
挖沙取貝,來介紹了幾個少見又有趣的象棋變體。
All-in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AllInChs.htm
Chris Taylor在七零年代初期創作。輪到己方時,可以改成移動對方的棋子,但不可移動
到上回合對手移動前的格子。
Battle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BattleCh.htm
發明者,發明時間皆不詳。一般象棋都是一回合移動一己子,此遊戲是一回合可移動任意
數量的己子各一次,但至少要移動一己子。為了免得混亂,移動後的棋子最好要標明。
Chameleon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Chameleo.htm
Sergey Sirotkin在2000年創作,而Ed Friedlander改善規則。初始都是兩排的國際象棋兵
卒,每移動一個棋子並且不吃子的話,該棋子就會升變。順序是兵、馬、象、車、后、王
。勝利目標同樣是俘虜對方的王。
Paul Schooling's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Schoolin.htm
Paul Schooling在1960年代創作。兩方的初始狀態都只剩下兵、象、王。除王外,其他子
吃子後便立刻升級,順序為馬、象、車、后。升級為后後,這子每吃一子,都會在原出發
格產生一個兵。
吃子便立即強制升級的機制,在摩訶大大將棋便已出現。現在的象棋變體,由於不必使用
實體的棋子,在電腦上更能方便表示,因此也出現吃子升級是可連續升或改變成被吃子。
但使用此機制可能因為主動兌換會吃虧而導致僵局。Paul Schooling's Chess這棋是把減
少初始棋子以把這缺陷降低。
Endgame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Endgame.htm
JN SIlva在2005年創作。初始都是兩排的國際象棋兵卒,移動到最後一橫列則可升變,但
升變不是自由選擇,而是依原本國際象棋的棋子初始位置。如一兵卒移動到a或h的最後一
格後,因為該兩格的初始棋子是車,只能升為車。但每方第一次升變的兵卒會強迫變為國
王。勝利目標同樣是俘虜對方的王。
Lumberjack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Lumberja.htm
Bruce Zimov在1973年創作。除兵卒走法不變外,每方的其他棋子走法依該直行的棋子初始
棋子。像如果在b行的話,就只能走馬的步法,而移動到e行的話,則如同王一樣走鄰近八
格。這規則明顯類同流行於俄國圖拉地區的Tula Chess。Tula Chess的特色是兵卒、國王
走法不變,其餘是依每行而走法不同如此,然而中間的e、f行仍走本來棋子的走法。
另外,Lumberjack Chess的取名也真奇特。我猜會不會伐木工人在閒暇時用木塊下棋,可
是又覺得刻成每種棋子造型費事,便只依木塊大中小而分。用小木塊代表兵卒,大木塊表
示國王,中木塊是表示象、馬、車,又規定中木塊、大木塊走到何棋的初始位置的行就是
變成該棋的走法。
Split Board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SchizoCh.htm
不知何人何時所創作。棋盤分為左右兩半。每兩回合就會兩半盤就會改側相連。
Earthquake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Earthqua.htm
Ralph Betza在1996年創作,這位仁兄也是許多變體的創作家,並且還發明了一種表達棋子
下法的符號系統。這棋類每回合時,棋手若不移動己方一子棋,則可改選移動半邊棋盤使
之往左或右一格。移動後,另一玩家不能把棋盤馬上移回方才的狀態。如黑方把棋盤往右
移動,則白方下一回合則只能再繼續往右移動而不能往左回復。戰術更重視閃擊。
Crush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CrushChs.htm
不知何人何時所作。棋盤每十回便從外圍縮小,從10X10→8X8→6X6→4X4。縮小時,被去
掉的外行列上的棋子也會去掉,所以一開始的開局不是鞏固中心,而是棋子逃難。
Shrink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ShrinkCh.htm
不知何人何時所作。當除初始兵走兩步的移動外,棋子移動一旦留下全空的橫列,該列便
會消失使棋盤成越來越狹小的長方形。
Archimedes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Archimed.htm
Philip Cohen與Scott Marley在1979創作。這棋是將走法與吃法分離。走法如同西洋棋,
但要吃子時並非傳統象棋類的奪位擄子(displacement capture),而是當己方棋子移動
後,若有敵子成為兩己子以上的攻擊範圍時便會被吃,屬於促位擄子。
Neutral King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NeutralK.htm
Vernon Rylands Parton在1953創作。每方各有十二枚棋子窩在角落,有兩車兩象兩馬,
由六個卒包圍住。兩方都沒有國王與皇后。勝利目標是吃到最旁側的中立王。由於是白方
先,所以要把王放在離白方較遠的第五橫列。每回合可選擇動己方棋子外,也可移動中立
王。但除非是被將軍,否則不可往己方的橫列移動。雖然目標都是殺王,但黑白方也可相
互吃子讓對方無子而輸。
Vernon Rylands Parton有很大貢獻,最有名的作品是Alice Chess。
Idle King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IdleKing.htm
Vernon Rylands Parton在1950年代創作。有些變體的王,是不能任意自由移動,一定要
到被將時才可動,術語稱之為Lazy King。這變體除了把Lazy King用在上面,還多了一種
新鮮的創意:開始時並沒有王,要到第十三回合雙方要把王放在任何空位。
Identific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Identifi.htm
Vernon Rylands Parton在1970創作。他發明了一種設計概念叫做原生體棋:此棋在初次
移動時具有多種棋子的走法,移動後便會根據其走法固定成該棋子。當成為某棋的數量已
滿時,原生棋子就不能走其走法,於是也不能變成該棋子。具有此種概念的還有Bario。
Racetrack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acetrak.htm
David Moeser在1970年創作。不同於以上各棋都仍是八乘八棋盤,這裡兩旁各添多了三乘
六的十八格。這共八十格的長方形塊劃成軌道,車與后可以沿其軌道繞行。
Round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oundCh3.htm
Rudolf Schwind在1977年創作。概念類似Racetrack Chess,這是棋盤上以中心四格為圓
心如劃環形跑道分為四個軌道,同樣是車與后才能繞行。
Renezan's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enezans.htm
Bi Triad在1993年創作,有申請商業專利。除原本的國際象棋棋子外,還多了一種名為
Gnu的仙靈棋子。該棋盤是9乘9,所以如同將棋般有中心一格。該格的特殊規則是在其格
上的棋子走法成為所有棋子的下法。這樣中心位置便更有戰略價值。
Royal Magician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oyalMag.htm
Gary K. Gifford 在2006年創作。原本的后被換成八方走一格的Magician。棋盤外每方有
兩象、兩馬、兩車共六個援軍。可把王或Magicians前進到第四、五、六橫列,援軍就可
放在棋盤上的任何空位。這放援軍的動作是強迫性的。但車是王或Magician走到第六橫列
才有。
Roll King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ollKing.htm
發明人Peter Aronson創作許多佳作,這是在2000年的棋類設計比賽作品。兩方國王不受
控制,會從右下角以耕田式往上。國王會吃掉沿路的棋子,連己方也包括。竊以為取名
為瘋王棋更適合。
Rainbow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ainbowC.htm
Ingo Althofer 在2006年創作。在棋盤每個斜線上,依次繪以這五種顏色:紅、橙、綠、
藍、紫,如此每種顏色會出現在二個不同格數的斜線。規定每方的棋子至少在每顏色佔
有一格。這樣玩時,還要特別注意王所佔的顏色,是否有其他友棋占有,免得被將時無法
動彈。
Rotation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Rotation.htm
發明者、發明時間皆不詳。烏龍派出所、忍者亂太郎等日本動畫有出現趁處於玩家弱勢
時對手轉頭不注意,將棋盤轉一百八十度於是兩方局勢互換。這種惡作劇只有在非顏色
標明的將棋才會發生。這種變體有此種豬羊變色的妙處。每十回,雙方交換控制權。這
棋的趣味在於有時候要趁機把棋子送死,然後等到十回合就可較易獲勝。
Parallel Worlds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ParallWo.htm
Wayne Scshmittberger在1980年代創作。三塊八乘八棋盤,兩陣營在左右兩棋盤都有完整
且一樣的棋子。下時棋子可移動到中間棋盤的相對位置,然後下次可再移動到對方的棋盤
上。處在中間棋盤時,棋子都是走像后一樣走八方,但皆不可吃子。
Patt-schach
http://www.pathguy.com/chess/PattScha.htm
Erich Bartel在1960年代創作。有種象棋叫做Upside-Down Chess,是黑白方互換位置把
棋子放在彼此對應的格子,看似棋陣仍一樣,但兩方皆至敵方的陣地。如此當底部的棋子
移開後,兵只要移動一步便可升級。這機制看似有趣,但玩時無聊。玩時會發現兩位玩家
都只在挪移底部的棋子以使兵升級成后。若是改變升級規則改成遞補升級規則(升級只能
升成己方的被俘棋子,否則兵卒不可移動到底線升級),則雙方便得只有馬可動。
Patt-schach是把車前兵改換位置,並且雙方第一步可任意動子(但不可將軍)。這樣保
存了原本的創意,又變得可玩。
Choi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Choiss.htm
Peter A. Victo在1985年推出的商業產品。有些變體是在變動棋盤形狀:長方形、菱形、
環狀形、十字形、中字形等。此棋的棋盤更自由,是讓兩人輪流布置棋盤。原先只有四格
的正方形,先手方鋪設白格、後手方舖設黑格,上下左右必須有一邊相連,當兩方六十四
格皆鋪設完後,就開始擺放自己的棋子。擺棋子,必須按照從兵、馬、象、車、后、王的
順序,且只能擺在最接近自己的全部棋格的一半格。此棋的卒為古卒(沒有吃過路兵、初
始移動兩步)。
Stochastic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Stochast.htm
不知何人何時創作,出現在一九七零年代的加州。兩方各擁有16個黑格,16格白格,及一
組西洋棋標準棋組。每人一回合可輪流放格,上下左右必須有一邊相連;或是放一己子或
行棋。這遊戲說不定是Choiss的由來。
Tile Chess
http://www.pathguy.com/chess/TileChss.htm
Jason Wittman在1999年推出的商業產品,不用棋盤便可以玩,機構類似2001年推出的昆蟲
棋。棋盤的作用之一是有座標可確定棋子位置、距離。沒有棋盤,為了解決定位問題,棋
子間必須要移動前後都相連在一起,如此便可藉其他棋子當作道標。
作者: FernandoMath (Da Capo)   2011-07-01 23:18:00
cool~只是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玩立體棋盤的西洋棋XD
作者: outlookXP (outlook)   2011-07-01 23:46:00
www.chessvariants.com/3d.dir/3d5.html 樓上問的。
作者: rj5871224 (5871224)   2011-07-02 00:19:00
好用心哦,推
作者: EIORU   2011-07-03 13:02:00
西洋棋跟象棋加入將棋打入的規則?
作者: FernandoMath (Da Capo)   2011-07-03 17:20:00
還真的有 ~ 推用心
作者: higger (朝鄉而行2016)   2011-07-10 16:59:00
有圖文兼具的網誌版嗎?
作者: outlookXP (outlook)   2011-07-29 21:16:00
這文無網誌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