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priLti (聽風的歌)》之銘言:
: 藝文浪子Q的無聊男子行徑在文中卻贏得了K的芳心,進而促成一段姻緣。
: 是不是佳偶就不得而知了。已婚單身都會新貧P倒楣透頂的窘迫樣,對比小說中
我想對簡媜來說這篇仍算是散文吧,
敘述的方式亦然,畢竟連〈在密室看海〉都被收到小說選,
出書集結時還是名為散文集(《女兒紅》)。
事實上,這就是有情節的散文,不過結構上不算標準的小說,
雖說文類的劃分對創作者並不那麼重要......
: 在這個大環境裡,人與人的互動雖然頻繁,卻也是熟絡得快,忘卻的更快。
: 更常看到的是,還來不及深刻相識相知就必須相別離了。
: 而進既不得相見於左右,不如退而相忘於江湖。
: 即使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更多深沉古怪不同凡響別有趣味的東西值得去發掘,
: 但也只能默默隱於冰山之內,平常只顯露出一小部份已健全社會化的觸角,
: 用社會的語言溝通。這就是寂寞。沒有人懂也沒有人想要去懂。
: 但我們並不意圖去打破這份寂寞,就像一座冰山不會輕易蠢動去接近另外一座冰山。
: 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且非常高昂。
: 無力破冰的我們,只要悠悠然微笑剉冰然後呷冰解熱即可。
作者的提要滿重要的,冰山與冰山之間,
剉冰一鏟份量雖微,但足以拉近兩座冰山的距離,
我想簡媜的處理如你所說:戲而不謔。
有些朦朧的部分也即是留給讀者自行補白的想像空間,
你的解讀我認為也頗能貼近作者的原意。 :)
當然,剉冰不只有「聲音」,
也有動作、姿態......,每一小節的人物彼此若無關係,
實則環環相繫(冰山隔得再遠,也有漂流到互相剉冰的可能?)
印象中這種結構從1999年的〈閒閒無代誌〉已經出現,
進一步的關係就有待詳加考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