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da (笑而不答心自閑)
2006-05-18 00:03:47 成敗有時而盡,生活之美無窮。
生活是一種呈現自己當下狀態、表達內心態度的過程,而我們更是世
界的園丁,在逐漸前進的過程中,於其間播種、耕耘;理解人性、懷抱理
想是擁抱生活的立基,生命的雋永,是在每一個當下的細膩感觸中,都看
見希望與美......
羅曼‧羅蘭曾為米開朗基羅立傳,其原序中寫道:「他有力強,他生
來便是為戰鬥為征服的人;而且他居然征服了。──可是,他不要勝利。
他所要的並不在此。──真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劇呀!賦有英雄的天才而沒
有實現的意志;賦有專斷的熱情,而並無奮激的願望:這是多麼悲痛的矛
盾!」
有人說人們應該更務實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但每每看到這些偉大心靈
所衝擊的無解天問時,不覺便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困擾人們的瑣碎問題,而
往往覺得:人把自己活小了。
無論是任何領域的歷史偉大人物,他們所關注的絕對和一般人不同。
而我們之所以神往偉大,並非偉大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而是我們可以因
為神往偉大而做什麼、而有所努力,使得人生有了目標,因而也有了方向
,同時看見生活的美。
重要的不是我們可能成為多偉大,而是一顆願意努力理解偉大的真心
;只要我們能將對生活向上向善的純粹初衷念茲在茲,並且時時刻刻力行
、同時思考著是否有更好的模式而力求美化我們的人生,我們就能從令人
難耐的沼澤,開始尋幽訪勝,爬到我們所嚮往的山峰。然而,令人扼腕的
是,往往我們有太多想法,但付諸實踐的卻是萬中難以挑一。
在通往『希望成為偉大』並力行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從天空的高度、
高層次的思考格局來看待事物,但又必須以大地的角度、腳踏實地的態度
來實現理想,如此才能認識夢想的深度,才能逐漸理解人生的意義。
多數人都是平淡地過一生的,有時自認為的轟轟烈烈也不過是如宇宙
微塵的生滅現象而已。但是一個誠實對待生命的心靈,他是不會放棄的,
即使曾經在悲劇式英雄的道路上千瘡百孔,而那些傷痕讓它比別人在更多
時候更貼近生命、更能在絕望間看見希望、並置身於生命的美麗。
我們的堅持和別人的認同與否無涉,那只與我們在其中曾經克服多少
心中的恐懼及怯懦有關,當午夜夢迴,我們想的是什麼,是理想、是人生
、是生命,其他的已漸漸不應再成為阻礙。
我們是為理想而努力、為人生而奮鬥、為生命負責的使者,當我們盡
力做好這些,對於其他生靈也必將有所益處。人應該至少成為一個偉大心
靈的精神傳遞者,讓崇高的遺風餘思得以透過任何的形式在任何的時空下
再現。
我在當兵的時候,曾經無意間寫下『無所求的等待』一語,雖然也是
一種平和的心境、雖然也並不會覺得生活無趣,但總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終於,一股神往生活本身的美的動力再度被啟動了,或許這就是托爾斯泰
所謂『高過於人生一切幸福的需求』所賦予我的力量。
很多人喜歡把看破了、看透了、看開了掛在嘴邊,但所謂的『看破、
看透、看開』的意義絕不是代表消極,而應該是更充實自己的人生,且不
受世俗的言論所左右,進而開發出一種新的生活型態--一種享受人生的
態度、一種多彩多姿的生活美學。
懂得享受生活,才是一個人,否則只是個機器。當我們每天不知為何
而無休無止的打拼,生活終將乏味,但那卻不是生活本身乏味,這才是現
代人真正面臨的難題。
多數現代人不快樂的原因在於,已經沒有辦法再有說服自己的一點點
理由,當走上一條非自願、卻似乎又沒有更好選擇的道路時,人們開始感
到疑惑、焦慮,甚至惶恐,他無法承受外在環境與內在自我交互運作間,
所帶來的一切因矛盾而產生的壓力--對自己的不信任與不安全感。
從小,大多數人被教導要賺很多錢,並且功成名就,但這些都難以成
為讓我們真正認為『生活是件值得的事』的核心價值。如果我們能夠擁有
說服自己的理由、在正向積極的理念上影響別人的能力,那麼我們便更能
樂於生活,因為值得。
當開始認為值得生活,我們才會真心想要提升自己,為豐富生命而努
力,而非只是利用一些虛妄的滿足感來填塞生活。在生活中,沒有人應該
拿著外在的所謂成功指標,來質疑一個人為實現理念而付諸的努力。然而
甚至部分的人自己在當中已經先被擊敗了--花費太多的精神與時間在想
與做之間相互抵銷。
我們所必須正視的是,工作不是一切,但即使工作的時間很長,仍然
可以很悠閒,因為長時間的工作並不能代表人生,但每一個當下的生活態
度卻是,而每個人的自我尊嚴也在其中點點滴滴的建立起來。這種尊嚴並
不是不放下身段的一種執著,而是知道為什麼而活。
當我們處於人生某種程度匱乏、或者欲進不得的階段中,生活不知不
覺被品繹了,即使以目前的能力所及,能完成的有限,但畢竟也是在前往
夢想的道路上。至少即便當我們現在就必須閉上雙眼,離開世界,我們也
無所抱憾。
所有的人生階段、所有於其間所遭遇的一切過程,都只是通往下一個
人生美麗新境界的助緣,因此並不是達到它們可以使我們滿足,而是更接
近它們之後,使我們發現生命中還有更多的美可以尋繹、可以感動。
如果想走學術、或者任何途徑,我們有沒有曾經想過以怎麼樣的步調
來享受自己的人生--不是奢華主義的,而是身心靈和諧的美感主義。人
生的美好,不過是以正直真誠的信念,善於運用一切週遭的助緣與條件而
已。而當我們有能力創造助緣的時候,甚至制式的條件都已經可以從容地
放下。
在每一個心靈前往生命的旅程,都在建立一種Life Style,雖然我們
在格調與品味上有所堅持,但絕不是空泛、浮誇地唱高調。每個人所可能
創造出的Life Stlye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除了與眾不同,最重要的還是廣
度與深度,雖然沒有什麼會是永存不朽的,但經過高度昇華的精神,則可
以再經由不同的方式呈現並且無止境的傳遞,這也的是人類文明發展得以
逐漸演進的最主要原因。
生活不是沒有特色,也不是不美,端看我們怎麼去感受、去詮釋。我
們可以花很多時間在工作(無論是事業或者是任何形式所從之事)上,甚
至也可以非常現代化,而這其間也並沒有任何的衝突,但是在我們與世界
與時俱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傾聽我們內在的真正聲音。當我們找到生活
的美感,我們才能更加精微地感受自己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次的思想、每
一次的發現自己......
因此,當我們更熟悉生活時,無論從事任何形式的工作,我們都可以
以更遊刃有餘的心態面對,走學術路線或者選擇任何形式的工作也不過是
體驗不同的生活之旅而已。在一般人追逐夢想、尋求純物質享受的背後,
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不斷地適應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轉換不同
的生活形式、不斷地承諾自己達到更好、同時不斷地自我實現,這或許就
是人生,人生永遠沒有終止、生活也從不缺乏足以被持續發現的美。
我們終將發現,我們的舉手投足、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在創造一種生
活氣氛,正如同我們會想參與達文西的藝術和他的才情、貝多芬的音樂與
他的堅毅、托爾斯泰的小說以及他的思想一般......
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美,莎士比亞的藍色墨水,永遠沖不淡我們
對希臘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