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傳播與信息新秩序漫談
不斷進行有價值的探索與努力——國際傳播與信息新秩序漫談
柯林‧斯帕克斯(Colin Sparks)/文 吳長偉/譯
2011年08月26日 新華網
歷史的經驗
圍繞李從軍社長提到的“國際傳播與信息新秩序”(NWICO)展開的爭論從上世紀70年代初
起到80年代中持續了十幾年,引發了無數有關國際傳播的學術研究,包括肖恩‧麥克布萊
德主編的著名報告《一個世界,多種聲音:建立一個新的更公正、更有效的世界新聞和傳
播秩序》——此報告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0年首次出版。這些研究,以及此後的許多
研究,無疑證明了國際新聞由少數組織支配,他們位于發達國家,反映了那些國家受眾的
口味與偏見。當時和現在,美聯社的主要客戶基礎就在美國,法新社的在法國,所以出于
商業上的考慮,這些公司專注于提供在他們本土市場暢銷的新聞。湯姆森路透稍微有點區
別,它的客戶更多元,但同樣其客戶中大多數報紙和廣播是在發達國家,它也把生產在這
些市場銷售的新聞作為重中之重。作為世界傳播與信息新秩序運動的一部分,針對這些現
實曾有一係列的努力,如發展新聞傳播的替代渠道,提高發展中國家媒體專業人員的素質
。
這一爭論中的許多意見,以及改變規則的許多建議,都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提
出的,但現實是,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場戰鬥徹底失敗了。教科文組織最大的出資國—
—美國于1984年10月宣布退出該組織,隨後退出的還有其盟國英國和新加坡。這些舉動迫
使教科文組織重新思考,並在隨後的20年裏盡力懇求美國返回。作為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由麥克布萊德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建議被拋棄。例如,在1991年的溫得和克宣言中,教科文
組織加大了壓力,要求用自由市場來解決傳播問題,盡管事實上正是這個市場產生了國際
傳播的扭曲結構。當2003年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同意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
美國的國際傳播政策已經很少遇到國際傳播新秩序運動的阻礙了。
如果國際傳播新秩序的支持者能夠正確鑒別一些國際傳播的核心問題,就能夠發現為什麼
糾正這些問題的努力如此輕易地就失敗了。除非我們知道早期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的
努力為什麼失敗了,我們才能在這次有所改進。
一個巨大的問題是,這個問題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冷戰的最後階段變得非常糾結。美國的媒
體和政府,同他們的西方國家盟友一起,是現狀的主要擁護者。對立面是不結盟國家的政
府和當時蘇聯領導的共產主義集團。當冷戰的恐怖平衡倒向美國時,他們同樣贏得了政治
的勝利,蘇聯的解體也意味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鬥爭的終結。隨著東歐共產黨政權被顛
覆,堅持這場運動的政治支持者和組織支持者都消失了。盡管一些小的非政府組織仍在這
個問題上繼續努力,但是教科文組織內部的國家權力的平衡轉變終結了這場爭取國際傳播
新秩序的鬥爭。
然而,這種失敗不僅是政治上的,也是意識形態上的。國際傳播新秩序的倡導者提倡媒體
要“盡量減少歧視和偏見”,所有媒體組織都有平等的權利,他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受益于
改進的傳播,他們希望媒體反映世界的豐富多樣性。他們當然希望改變媒體作為權力與娛
樂工具的狀態,使之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問題在于他們發現他們的盟友中很多
政府並不尊重這種高尚的準則,而他們要依靠這些政權在教科文組織投票支持。當國際傳
播新秩序的倡導者指出商業壓力扭曲了西方新聞的方式時,美國及其盟友則回擊說在許多
投票讚成國際傳播新秩序的國家裏新聞審查和監禁記者更嚴重地扭曲了新聞。著名的荷蘭
傳播學者西斯‧哈姆林克教授深深卷入到這個圍繞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理性爭論中,他在
事後寫到:“相當多的發展中國家政治精英對他們自己的公民和外國記者嚴加審查,對那
些主張言論自由者的偶然被害很少有不安。”
現有國際新聞組織不公正不公平的有力論據不斷被來自許多支持國際傳播新秩序的政府同
樣無法忍受的不公平所破壞。反對改變的人可以指出政府幹預的負面影響,從而回避掉關
于市場扭曲新聞的難題,這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個意外收獲。
面對這些問題,變革的真正支持者也無力發起一次運動來戰勝美國及其盟友的抵抗。不管
他們宣稱他們是如何擁護自由、獨立的新聞業,以便改善世界的信息流動,他們也無法使
足夠的潛在支持者信服。他們的敵人只要指出那些宣稱讚成國際傳播新秩序的政府的歷史
記錄,就可以輕松獲勝。
國際媒體的變革
另一個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是,與最初提出這些問題的時代相比,今天的世界已有多大的不
同。當時,通訊衛星是最新的、革命性的傳播技術,其影響已為世人預見,這在辯論之初
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似乎有史以來第一次為形成真正的國際媒體提供了可能性,同時
有證據表明它們很有可能會受控于發達國家的大型媒體組織。雖然事情並不與預測結果完
全吻合,但今天衛星廣播是一項成熟技術,在新聞廣播中廣泛使用,已經成為新聞業主流
媒體的常用技術之一:實際上,沒有衛星廣播,CNC也沒有希望接觸到國際受眾。
國際新聞廣播領域最知名的品牌當然是CNN,也許還有跟得最近的競爭者BBC環球。就此而
言,基于發達國家的大的組織將繼續主導國際新聞的預測已經被證實,但仔細觀察後,更
復雜、有趣的圖景出現了。
首先,國際新聞衛星廣播的受眾通常都很少。以英國為例,CNN的受眾太少了,以至于難
以用常規的技術來測量:它的市場份額少于總體的0.1%。 CNN並非特殊個案:CCTV新聞的
受眾也處在同一量級。同其他任何地方一樣,大量英國受眾仍然喜歡看本國或本地區的新
聞廣播。但是,受眾很少的事實並不意味著這些受眾不重要:特別是在危機時,精英階層
將非常密切地關注CNN。
第二,這些媒體面臨的競爭者不斷增多。過去十年裏法國、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包括
中國等許多國家開辦了多個國際新聞頻道,到目前為止這些頻道都還沒有贏得有意義或有
影響的受眾數量。然而有個重要的例外:半島電視臺。它的阿拉伯頻道經常跨越語言空間
掌握重要的受眾。每當危機時,像今年阿拉伯地區的持續動蕩,受眾大幅攀升。它的英文
頻道(AJE)掌握了一小部分受眾,但受到西方精英高度重視。希拉裏‧克林頓2011年3月在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關于中東的發言中說:“我們(美國)處在一場信息戰中,我
們正在失去這場戰爭……半島電視臺贏了。”
這家頻道為何要設法挑戰當前“管理國際媒體秩序的規則”所設定的障礙,使自己成為全
球新聞業的一個主要力量,原因值得深思。半島電視臺的擁有者和資助者是卡塔爾的半封
建的統治家族,這個家族不通過議會制來管理國家,並且在某些方面有可疑記錄。盡管有
著這樣的背景,但半島電視臺卻達到了目前的地位。它與其他許多國際新聞頻道的區別,
在于從諸如CNN和BBC這樣的西方媒體那裏借鑒了兩個關鍵要素。
第一就是表達。半島電視臺記者選擇、報道、編輯、包裝以及展示新聞故事,採用了與西
方主要新聞機構大致相同的標準。不管是好是壞,這些都是在世界上被普遍公認的新聞廣
播標準。半島電視臺並沒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標準,例如,它以西方媒體很少甚至從來不會
採用的方式播放恐怖主義的人性代價、空襲以及定點打擊。不管怎樣,它播報新聞的這些
方式總的來說是國際受眾認為可靠並準備接受的。
部分原因在于,半島雇傭的記者大多在西方媒體受訓並有在西方媒體中的從業經歷。他們
十分熟悉主流的國際廣播新聞標準。受眾在觀看或利用半島的節目之前,無須專門適應特
殊標準,就能看懂他們制作的新聞。半島電視臺用受眾熟悉的方式滿足他們的需求。
不斷有斷言說半島電視臺在報道中妥協,以適應政治壓力。例如說它在埃及騷亂的時候反
應遲鈍,因為卡塔爾的埃米爾把穆巴拉克視為盟友,但是,不管這些斷言的真相如何,半
島電視臺很快成為關于這場革命的主要新聞源。
在發展早期,半島電視臺破了阿拉伯世界的一個重要的新聞禁忌,證明了自己的獨立性。
巴以局勢是阿拉伯電視最關注的新聞事件之一,半島電視臺自然也會就此進行大量報道。
然而,阿拉伯國家新聞界的一個傳統是只採訪巴勒斯坦一方,而不採訪以色列一方。半島
電視臺大膽挑戰了這一傳統。
在客觀和平衡報道的原則下,半島電視臺採訪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的發言人,這激起
了一些阿拉伯政治家的憤怒,但從長遠來看這建立了半島電視臺作為一個致力于告訴受眾
世界真相的電視頻道的公信力,不管這樣做會讓國王們、埃米爾們和總統們覺得多麼不舒
服。
結論
今天,呼吁改變現有的國際媒體秩序很可能像過去那樣受到各種抵制。前一個回合失敗的
主要教訓在于那些提倡改變的人必須能夠證明他們的模式可以創造一種環境,使媒體比現
有模式下能更自由和誠實地報道、評論所有新聞。除非他們能這樣,否則就無法發起一場
強大得足以實現改變的運動。
實施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核心的戰略帶來的問題是,它把新聞業的問題轉換成了外交問
題。教科文組織為了“在聯合國框架下磋商和解決問題”,必須得到一致同意,或者至少
多數會員國同意。在某些方面,情況確實比30年前更好了,因為今天許多國家至少在文字
上同意允許“全面、客觀、公正、平衡以及準確的新聞報道。”危險在于,在交易和討價
還價中——這是日復一日的外交現實,這些美好的原則可能只表現在文字上而不是實際上
。上一回合,這一戰略導致了激烈的爭論、孤立和挫敗。新的努力要想避免同樣的命運,
那就需要避免同樣的錯誤。
事實上,這種國家主導的戰略是否是最佳選擇仍是有疑問的。半島電視臺的例子證明,戰
勝當前國際媒體秩序的阻礙,建立一個國際新聞頻道,提供在當前佔主導地位的電視媒體
之外的選擇,是有可能的,前提是要能夠把自己建成有公信力的可供選擇的媒體。
當代許多重要發展使這一挑戰變得比從前更容易了。網際網路在新聞和信息流動的各個方
面都產生了影響。它使新的聲音能被聽到,新的信息源能夠被接近,盡管“數字鴻溝”影
響了它的普及,這意味著世界上大多數人仍然難以接近這些資源。
盡管如此,網際網路肯定使新聞信息能夠更容易地接近那些無法接收廣播信號的受眾。半
島電視臺再次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半島電視臺獲得更廣泛受眾的一個主要阻礙是審查,不
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商業組織的審查。威廉尤曼斯在最近一期《阿拉伯媒體與社會》雜志
中寫道:“盡管它的成長和全球的吸引力,半島電視臺一直在努力爭取進入美國的電視機
。半島電視臺並沒有被美國最大的兩種電視傳輸係統——有線電視或數字廣播運營者廣泛
轉播”。不管是為了商業還是政治原因,“主要的有線運營商並沒有興趣轉播半島電視臺
英文節目。盡管比較早就與諸如時代華納和康卡斯特這樣的運營商開始了談判,但是沒有
達成交易。”針對這種情況,半島電視臺試圖與一些較小的更獨立的有線係統運營商談判
傳輸交易,但仍嚴重依賴在線受眾瀏覽其網站,在YouTube上看它的視頻。
網際網路擴展的另一個結果也增強了發展可供選擇媒體的機會。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經濟危
機的共同作用,使許多西方新聞媒體產生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他們所做的一個反應就是裁
掉所雇傭的昂貴的駐外記者。對一些媒體來說,結果就是登載的國際新聞變少了,但對其
他的媒體可能意味著更加依賴像通訊社、主要國家媒體、國際廣播公司等等這些新聞“批
發商”。自信並有優質資源的國際新聞市場的新進入者可以預期找到大量渴望他們素材的
用戶,倘若這符合他們和受眾認為專業的標準。
相較而言,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讓人們在目前佔主導地位的大媒體之外可以選擇的媒體的
戰略,比依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聯盟的戰略具有更好的成功前景。如果後一種戰略
的實施不會出現導致上次嘗試失敗的交易和妥協,也許能為建設可供選擇的媒體助一臂之
力。最後,無論如何,改變國際規則並不能改變媒體力量的真正平衡,除非有更多西方以
外的組織有能力倣效並超越半島電視臺的成就,制作出可供選擇的新聞,獲得廣泛的關注
和尊敬。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媒學教授、全球知名傳播學者;譯者是本刊特派記者、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訪問學者)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8/26
/c_121916456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