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段時間當米蟲家庭主婦,又住在台北市大型傳統市場附近,採買控制三餐食材的簡單心得是
(一)通常價格排序
(以下指採買便宜普通品質,不辨品種的價格ex雞肉是指白肉雞、白米是普通米,不是有機也不是台xx號之類)
1.澱粉:米<麵(粉)<馬鈴薯
米絕對是最便宜的,這是國家物價指數指標之一,
普通白米600g價格約30元上下;
吐司除了麵粉外,裡面還另含有一部分油脂(甚至高昂的奶油)及配料,正常的吐司不會比自煮的白米飯便宜的。
2.蛋白質:(牛羊我不熟不列入)
蛋<豬 or雞(看部位)<魚(海鮮)
豬雞依部位價格很有差異
ex雞胸<雞腿;豬絞肉<豬小排
3.飲料:雖然不是營養素,但外售飲料除了是荷包與健康的小偷外,普通品質飲料其實是可以以簡單有價差方式DIY的。
ex鮮奶與奶粉,換算可沖杯數就知道價差。
想喝奶茶,算算&試試買個茶包煮半杯水加半杯鮮奶的結果。
(二)食材採買跟時、地都很關係
1.盛產時食材最便宜:在同一個市場我買過一顆50元以下的白花椰,也買過百多元的白花椰;高麗菜也是。
2.傳統市場週間比週末便宜,臨收市近中午時會有減價時段,剛降價時去常有物美價廉生鮮。
3.地:通常傳通市場價格優於量販店,但量販店的大宗採購(ex菇類)或特殊時機(ex颱風前後)有可能不遜甚至優於傳統市場。以蔬果來說,量販店的年度販賣品項數絕對少於傳統市場(楊桃、芋頭很少在生鮮超市看到)。
如果有可冷凍的冰箱,有基本料理家電(萬用鍋)又可以在食材不能入口前自行簡單調理(調味品除了鹽糖外,單價未必便宜),應該是可以顧全營養與荷包的。—其中簡單又價差大的就是自煮白米飯了。
:※ 引述《twin1949tw (台北Station)》之銘言:
: 最近研究伙食成本發現一件事
: 除非吃馬鈴薯或吐司
: 否則攝取400大卡(約100g澱粉)大概都要25元左右
: 也不是一定要知道三餐成本怎麼壓低
: 但就想問怎麼控制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