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oreographer's Creative Process in Real Time
Wayne McGreg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PxXeoIzRY
(可選中文字幕)
看了這段演講,
我可以體驗到不少編舞老師有相同的思路。
例如他靠著想像「TED」三個字母就跳出一段舞,
正巧與我教學生用「永字八畫」跳出一段舞的方法不謀而合。
又例如他說不記得自己剛剛跳了什麼,
而我也常這麼健忘。XD
靠著想像一個空間結構或故事來跳舞,看起來好像很快樂,
至少這影片看起來是這樣。
但我不確定學生是否也喜歡(當你身為老師/主事者時,你不容易看清),
直到上次上課學生主動請求說:
「老師,下次我們再玩一次『故事跳舞』好不好?」
這支TED演講展現的是現代舞。
我另外貼一支用故事跳LA style的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73L6qLmB0
(前面故事講得很長,成果則從 6:06 開始。)
不知各位網友看了影片是否也能體會到用故事來跳舞的樂趣。
很明顯那根本不需要是多麼深奧的故事,
就只是一些沒有意義的雜務~XD
這段演講倒是完全沒有提到我教編舞時遇到的最大的關卡,
就是學生的節奏感。
演講影片 8:06 處,
講者用他的「if... then」建議法來引導舞者跳舞;
下一輪他就直接念出節奏,讓舞者配著節奏跳。
看起來輕而易舉,對某些學生而言則不然。
尤其LA style忽快忽慢的頓點感強烈,不似現代舞行雲流水,
節奏感的不足更會影響編舞的效果。
先借用「好和弦」的影片解釋一下「節奏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vbzeFdpek
一個4/4小節裡的拍子依序是:強拍、弱拍、次強拍、弱拍,
這對應到舞蹈動作就可以詮釋成動作的強度。
LA style通常搭配流行歌,會跟著歌者唱歌的節奏設計舞步。
而這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nrwrond_o
0:19 有一個雙手上推的大動作,落在歌者「~」(saeng-gag-e)的尾音之後:
https://i.imgur.com/z82UFzm.png
這動作並沒有對上歌者的任何一個發音,
但她卻有權利這樣跳,因為那是一個小節的第一拍(強拍),
就算這是清唱(沒有打擊樂器伴奏),她都有資格這樣跳。
(如果這個無歌聲的部份是一個小節的第二拍,
她若在此時突然爆發一個大動作,就不符節奏感。)
不過她實際上是跟著打擊樂器跳的,
那個動作跟接下來舉右手、舉左手的動作,在兩拍內構成三連音,與背景打擊樂相合。
有些跟著歌聲跳的學生,在第一拍強拍(歌者無聲)時不動作,
而在第二拍弱拍(歌者出聲)時打一個大動作,
但在第三拍次強拍時又不安排,
這就會讓人看出節奏的些微不協調。
資深LA style舞者的聽覺很強調背景打擊樂,有時甚至甚於歌聲,
更佳的範例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M8bTrJI8g
話說回來,如果是清唱,你願意/敢不跟著歌聲動作嗎?
如果你是爵士鼓鼓手,我想你敢。
任何爵士鼓鼓手能為一首歌打的節奏,舞者都可做。
鼓手的第一要件,就是他聽得出一首歌每小節的第一拍在哪,
可以準確抓住「強拍、弱拍、次強拍、弱拍」的感覺。
很多學生初學時都依賴一首歌的背景鼓聲來抓第一拍,
但事實上一個編舞者應該有能力在一首清唱中抓出第一拍。
當一個學生把第二拍當作強拍來發揮時,
我會提醒兩次,
後來就讓他隨意施展,因為我看得出來他聽不出來;
(不過我還是會請他看「好和弦」和「Just Dance」遊戲機影片慢慢加強節奏感~:p)
如果聽不出來,他跳舞時自己並不會感到違和,
舒服快樂就夠了。
曾有學生在上了我編舞課後才發現自己缺乏節奏感。
他之前曾在運動中心上過一陣子街舞課,
我問他:當時應該有所察覺吧?
他:「沒有,就只是模仿老師跳,完全沒有抓拍子的問題。
學生多,老師可能也不太在意吧。
直到要『自己抓拍子』,我才發現事情大條啦……」
有時我上課會把音樂關掉,
讓學生完全不用擔心節奏,只要解放身體就好。
但這時會有學生說:「老師我要聽音樂啦~」
然後在那音樂下,他的身段果然變得更有魅力,
雖然節奏會偏掉。
我發現對某些人而言,音樂營造的是「氛圍」,
氛圍是一種沒有節拍的氣體。
教學上究竟該怎麼取捨、怎麼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仍能慢慢撿起節奏感,
我想我還得琢磨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