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條河觀後感
到底什麼力量,才能夠支撐我們勇敢地往前走?
有很多時候,我只看到自己,只想著自己站在這個世界什麼樣的位置? 而我要以甚麼樣的
姿態站好屬於我的位置? 到最後變得很不快樂,因為我只看到我自己,我所學過的教育沒
有告訴我,I’m no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這世上還有很多事值得我去關心、去深
思及去幫助,這才是作為一位知識份子應有的氣度與責任。
八八風災為南部帶來重創,其中位於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事件最為嚴重,造
成數百人活埋。親眼看著親朋好友在這場天災喪命,眼睛一睜開就看到喪家、喪事,他們
是最有權利難過、意志消沉的一群人,但他們選擇為他們的生命奮鬥,奮鬥到最後一刻。
You never know how strong you are, until you have no choice but to be strong.
看過導演梁修身所執導的「別再叫我外籍新娘」,我對外籍新娘的議題略有了解,但並沒
有深入去了解。在這個村裡有70%的女性來自外籍,正式成為台灣的新住民。台灣人有些
迷思,特別是觀念較傳統的長者,總覺得外籍新娘是台灣男人「用錢買回來的」,也總是
對他們有相對排他性。
以前當我在捷運看到外國人,我總是特別開心,對他們特別友善;然而,對於來自東南亞
的人們,我承認,自己總是有種莫名的優越感,總覺得自己比他們好,而這樣的行為好像
一直被台灣的社會默默允許著。為什麼華僑能擁有雙重國籍(美台或加台)? 但這些新住民
卻必須放棄自己的國籍以成為台灣人?
當我們越漠視這個問題,它所帶來的影響就會無限擴大。根據紀錄片的數據,這些外籍配
偶已占所有新生媽媽的60%,而他們的寶寶也占了50%。這些孩子們從小受到排他性,不敢
對別人聲稱自己的媽媽來自東南亞,也鮮少有意願了解媽媽來自的故鄉、媽媽所說的母語
及媽媽與生俱來的印尼、菲律賓或越南血統。從小就對媽媽的出身感到自卑,對自己的血
統感到自卑,這樣的扭曲價值觀怎麼能帶領他們走向台灣的未來?
我在歐洲交換學生一年。大家都說歐洲環境好、衛生佳及有生活品質優,每個人都想移民
過去,但我所擁有過的文化衝擊、食物體驗及生活環境讓我打從心裡覺得,我不屬於那裡
,就算它再好也只是休憩的地方,並非最後的終點。
然而,這些媽媽們大多是被婚姻仲介說服,以為來台灣就可以當少奶奶、過著舒適的生活
,但現實卻不從人願,有的人要親自下田農作;有的人要到工廠包裝辛苦栽植的芭樂;有
的人甚至要一肩扛起全家的生計。即使如此,她們仍盡力地融入台灣的社會,學習台語、
學習台灣習俗(重要節慶及拜拜等),她們是這麼地努力培養對這片土地及人們的認同感。
最讓我佩服這些媽媽們的,是他們堅強的韌性。即使水災、風災接踵而來,她們依舊像小
草一般,牢牢地抓住土壤,不畏風雨,牙咬著等待下一次的天晴。雖然她們很渺小、很容
易受忽略,但他們卻是守護我們家園非常重要的一群。
Last but not the least, 讓這整個社區重新站起來、使大人們重新燃起希望的,竟是這
些拔河隊的小朋友。對他們來說,拔河不是為了拿到第一名,而是要榮耀甲仙,讓甲仙鄉
的人們能重新燃起對生命的熱情。雖然防滑鞋要向別人借,也沒有防滑墊可以練習,只能
用床板勉強替代,但他們所擁有的是拉不倒的牆及堅強的意志力。即使手拉破皮、肚皮也
擦破,痛到眼淚直流,還是鋪滿整層的OK蹦繼續比賽。他們懂得大人逐漸遺忘的道理,「
跌倒了怎麼辦? 所以要盡力呀!」,這位小朋友的話驚醒了所有人。的確,就算跌倒了又
怎麼樣? 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盡力比較重要吧?
大家相約9/06首映感動去吧~ 記得多帶點面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