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作家陳昭如影評陳文彬導演的《此後》

作者: apin66 (akira)   2016-10-23 17:57:14
http://i.imgur.com/LDz9xLF.jpg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旁觀他人的痛苦》裡,對於透過災難畫面產生的憐憫
之情,有著一針見血的分析,她說:
「我們感到憐憫,指的是我們感到自己不是釀造災痛者的幫兇。我們的憐憫宣告了我們的
無辜清白,以及我們宛如真切的無能為力感。甚至可以說,不論我們懷抱多少善意,憐憫
都是個不恰當,甚或隱含侮辱的反應。」
桑塔格的批評不是沒有原因的。現代人透過電視、電影、網路等媒介的傳播,對於遠方的
、他人的苦難一點也不陌生,並因而心生憐憫之情。但與此同時,卻也可能陷入道德上的
兩難:受苦者是否需要旁觀者的憐憫?這樣的憐憫,是否是(無意識)在消費對方的痛苦

二〇〇九年八月,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慘遭滅頂,透過新聞二十四小時的
強力放送,山崩地裂的景觀,柔腸寸斷的道路,倖存者激越的吶喊,成為我們集體的記憶
。媒體把重點放在受害者的痛楚,很容易激起外界的關懷與同情,但若掌鏡者捕捉的苦難
過於巨大,巨大到讓旁觀者在哀傷之餘,察覺了個人的無能為力,受挫情緒一再地累積,
很可能會讓情感與道德的知覺陷入冷感而不自知。
無端而來的生靈塗炭,淚眼相對的傷痛場景,固然值得記憶,然而倖存者的日子不可能永
遠停格在那裡。此後,他們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陳文彬導演的《此後》以近乎白描的敘事基調,描繪種植棕櫚樹的翁瑞琪在風災之後的人
生。全片開始前面幾分鐘,鏡頭只是原封不動地拍攝他的日常生活:上山種樹,割下葉子
,下山販賣,然後回家,逗弄稚齡的女兒,享受尋常人家的天倫之樂。直到他拿出相簿,
對著攝影鏡頭逐一訴說對妻子兒女的回憶,事實才逐漸明朗
作者: perhapsthen (moo)   2016-11-21 02:2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