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知識+/動物溝通後寵物行為沒改善 我是被騙了嗎?
2021-10-08 09:54 聯合新聞網 / 腦男
醫生總說:「疾病不是一天造成的,為什麼期待吃一次藥就可以改善呢?」同樣的,毛小
孩行為偏差也不是一天造成的,為什麼期待一次溝通就能明顯改善呢?找出問題原因,三
方共同努力解決,透過行為引導、心理調適,才是改善行為最周全妥當的方法。
我們往往輕易的賦予更多的權力給他人,到底是信賴專業還是為了推卸責任?
大家好,我是腦男,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寵物溝通諮詢後很多人可能會有的情況或疑問,
在這裡幫大家說明。
毛小孩行為有問題怎麼辦?先給獸醫看
因為寵物不像人類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食慾不振可能是牙齦發炎,也可
能是因為生病感冒造成,也可能是心情不好壓力大。不清楚狀況第一時間最好是給獸醫做
物理檢查,再依照情況找寵物溝通師,這樣的順序才不會錯失關鍵急救時刻。
溝通後毛小孩行為沒有改善?小心迷思陷阱!
這裡要幫大家釐清幾個迷思。首先,動物溝通師的工作是「翻譯」毛小孩的想法,並不是
協助家長「管教」毛小孩。毛小孩行為會偏差,就是想法長期不被重視,因而變本加厲的
吸引主人注意力,或者抗議,尤其毛孩們並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吸引注意力方法。
如果溝通師不理會毛小孩的意見,只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調整毛小孩,那麼這就是助紂為虐
了。
心理問題造成的行為偏差,原因不外乎幾個方向:
1.長期被冷落或打壓:主人過度忙碌讓毛小孩感受到寂寞;或者相處的態度強硬、處罰嚴
格等,讓毛小孩沒有做自己的空間,都可能讓毛小孩壓力過大而行為失常。被冷落的毛小
孩則可能會摔東西、亂尿尿、狂叫來吸引主人注意(也可能會瘋狂撒嬌)。而被長期欺壓
的毛小孩,不親人、膽小、疑心病強、脾氣差不給抱、有侵略性等等,也可能是生活太壓
抑造成的。
2.主人情緒變化大:主人家庭不和諧常吵架,或工作繁忙造成焦慮緊張,敏感的毛小孩都
能直接感受到,並且他們會吸收這些負面能量,或者更極端的釋放這些能量。這是很常見
的卻難以覺察的問題,有時候毛小孩的行為偏差,問題可能就出在主人自己身上。先改善
自己,毛孩自然就會改善。
3.不適應新環境:環境的問題是最複雜的。比如自己的窩被動了、家裡來了別的寵物、熟
悉的東西被拿走了、主人長期出門沒事先告知、被剃毛或結紮沒事先告知、男女主人分手
、熟悉的貓砂被換了等等等…毛小孩就跟小孩子一樣難搞!有自己的喜好跟執著,所以如
果要好好相處,就不要亂幫毛小孩做決定反而會自造成對立,找尋溝通師協助,彼此尊重
了解,並重新調整相處模式就可以改善。
4.未結紮的本能反應:相信很多人有這類的困擾,沒結紮的毛小孩會有很明顯的本能反應
或情緒,當他們需要抒發時,就可能會帶給人類困擾。比如公貓的侵略性,他們在野外時
會需要保持戰鬥力與體力,就會時常模擬打架的情境跟主人或東西玩,而可能太過暴力造
成傷害。有強烈地盤性的毛孩,還可能會亂尿尿站地盤。母貓發情時的過度撒嬌或叫聲也
可能造成很多困擾。如果未結紮又加上上述三點的狀況,那問題可能就更複雜。
你遇到的問題是屬於哪一種呢?
釐清問題後,請跟溝通師討論適合的調整狀況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因為找到問題就
鬆懈而不解決,問題依然會存在。我遇過很多家長,溝通之後就想說反正溝通過了,生活
模式照舊,結果不久後毛孩又有行為偏差,這不是可想而知嗎?治標不治本呢。
我長期諮詢經驗可以說:「其實問題的原因是毛小孩造成的比例比較少,大多問題都出在
主人身上。而我們服務到後來也都是在解決人的心理問題。」
唯一且最快解決問題的秘密
跟大家分享一招打天下的方法,就是「自己跟毛小孩溝通!」因為唯有你自己親身體驗牠
的一切,你才能站在牠的角度感同身受,才能放下自己去理解另一個生命。
其實「動物溝通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那就是同理心。請真心的感受牠,不期待回報的
愛牠,接納毛孩子為自己生活帶來的刺激跟改變。
更感恩牠在我們生命中陪伴我們,好好的欣賞、撫摸…這時候你們心意相通,就是最有品
質的「溝通」了。
「動物溝通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就是同理心而已。
本文摘自腦男|動物溝通後,寵物行為沒有明顯改善,我是被騙了嗎?,經作者授權轉載
。
https://udn.com/news/story/7470/580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