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青輔會上課時,老師也是這樣講,但他舉了一個例子,沒人能解決。
老師也一樣沒講出好的解法....
就是,當商品都不是自己的,所有人都賣一樣商品時。
實體店面還能有地區差異,網路基本上無解吧...至少這幾年來還沒看過好的說法
比價 比價 還是比價。 就算是購物網站也逃不出這個困咒
※ 引述《herrick (Ann)》之銘言:
: 1. 如果您的售價(成本)沒有競爭優勢,嘗試提高附加價值。
: 例如您的客服/贈品/商品組合中有獨家規格等。
: 並不是對手賺比較少,有可能是進貨成本就低很多。
: 同樣一個商品,對手進貨1000個,跟您進貨100個,談判籌碼就會不同。
: 即使您降到跟對方一樣的售價,別人還是賺得比您多的。
: 2. 您在百貨公司買件衣服1萬塊,週年慶變7000,您會靠別百貨公司嗎?
: 還是您想再多買幾件?
: 3. 我的一個客人跟我講,不要只想著降低成本來增加利潤,
: 要嘗試著提供客戶更好的產品及價值,這樣才能創造更多利潤。
: 如果您只是賣著一樣的東西,卻比別人貴,能不被淘汰嗎?
老師舉例:
你是賣車的,有個客人直接一通電話打來,說要某車基本款,不要贈品,問底價。
不需要你介紹了,他已經去最近的展示間荼毒過業務,該聽的都聽過了
(那個最近的展示間業務真可憐,花了幾小時介紹半天做白工)
甚麼都不需要說,直接比價。
請問該如何是好?
有些人說: 報個價格,再附贈什麼服務、什麼贈品等等,創造不同價值
解: 沒用,你有的贈品別的業務也一樣有,成本也都一樣,最後就是看誰願意賺最少
也就是說,實際上根本沒有創造什麼不同價值,你多花時間服務(假設免費洗車20次)
其實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因為新車都是一樣的,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保固條件很強的3C產品上。
apple產品、SONY產品,保固只認登錄,價格很硬。
所以,價格完全取決於市場供需,6S剛出市場上量超大,價格瞬間崩盤,
什麼服務、附加價值都是屁,網拍上賣最便宜的就是銷量遠大於第二名...
(排除詐騙賣場,以同樣高評價的通訊行當基準)
所以形成一支三萬塊手機只賺不到1%的現象
我賣餐券的,只要是無期限、免加價的保值型餐券(王品等),基本毛利是0.5%往下砍
營業額50萬的利潤是1千元還附加風險
把服務提高,其實就是賺工錢而已。
例如一樣是蘋果手機,當天買當天送到,可以多賣兩三百元,就是派小蜜蜂去送貨這樣
但這些錢也是要給小蜜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