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好讀版:http://www.rocknovels.com/2015/03/blog-post_34.html
創作者都很喜歡「設定角色」,彷彿在設定時角色未來的英姿與趣事都一一浮現,光是想
想都覺得興奮。
但你有沒有想過,對你來說角色可能很清楚地存在你腦海中,但對讀者而言,角色是什麼
時候誕生的呢?
事實上,我常說寫了一大堆角色自傳、訪談、履歷表,都不能保證角色在讀者腦中形象清
晰。
這些都是建構角色在你腦中的資料,但並非在讀者腦中,角色的所有形象讀者只能從書中
獲得,更精準地說:是角色在書中的行為。
這點很多創作者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直覺地寫下他們想寫的情節,但卻沒有抽離劇情思考
:每一句有關角色的文句,是如何在讀者心中疊加出角色的形象。
我們甚至可以說:有了情節,角色才能誕生。
情節再精準一點說,應該說是「角色對劇情的反饋。」
被通緝的曹操,被好友呂伯屠收留,卻因為誤會濫殺了呂伯屠全家老小後,在逃亡路上遇
上了尚未知情的呂伯屠,這時候曹操有兩個選項:
A. 向呂伯屠認錯。
B. 一不做二不休,把呂伯屠也殺了。
角色形象也將在此出現分歧:
A. 選擇認錯,曹操是個還有人性良知的人。
B. 選擇殺了,曹操是個自私、心狠手辣的人。
這種角色的行為,才是真正在讀者心中建立形象,事實上,角色的每一步都是在形成它的
形象,一個一個事件累積成確定的角色性格,越來越清楚,這時候角色才是真的活了。
這也是為什麼,不論電影、小說、電視,在要角剛出場總會先安排一個小事件讓要角嶄露
主要性格,先將這形象放入觀眾心裡,讓觀眾對角色有個行事判斷依據,觀眾才能稍微投
入角色的故事。
回到重點,不管你想怎麼設定角色,備齊什麼資料,但最後填滿角色血肉的,唯有一個接
一個的事件。
角色在事件中的行為,才是填滿讀者腦中角色形象的基礎。
所以大至編劇、小至文句,在你創作時,你應該反射性地思考,這樣的事件/寫法,會讓
讀者對角色有什麼感受。
你知道你在安排什麼,你才知道讀者感受到什麼。
反之,你直覺的寫作,你的作品也可能只有你自己才能感受你的直覺。
這是基本、也是重點,網路小說常常習慣用附上「設定集」的方式,用這方便法讓讀者形
成角色形象。(當印成書本依然會附上)
這也是文學演變的一種新型式,沒有好壞。但你若要角色靈活生動,我相信這是光靠「設
定集」絕對做不到的。
在你編情節的時候,別忘了考慮它與角色的互生關係,這絕對能讓你放入真正需要的情節
,並塑造角色,貼合你想表現的形象。而不是一堆很酷很帥卻無意義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