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近期申請居家安寧,於家中安詳畢業,在此與板友分享相關心得。
情況:
家中長輩高齡95歲,失智後期,因吞嚥能力完全退化,不吃不喝導致急性腎衰入院。
醫院進行輸液、打葡萄糖的方式穩定狀況。
慢性疾病:
20年中重度失智、慢性腎衰未洗腎、慢性胃腸道潰瘍出血、長期貧血。
考量:
因已高齡,失智無法明確表達意願與不適,無法配合醫療。
在過去歷經白內障手術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照護經驗,以及看過失智者使用鼻胃管對於
發生吸入性肺炎無顯著幫助的報告,家人一致同意不使用鼻胃管、不做氣切、不插尿管,
不進行積極醫療,以長輩的身心理舒適為優先。
希望維持最後一段生活品質,在家人的陪伴下走過。
首先,安寧緩和醫療是我們家屬自己做完功課,強烈要求才送評估的。
在所有的醫療過程中,沒有一位醫療人員主動提供我們這方面的資訊。
甚至當我們主動與醫師要求病房轉介緩和安寧治療時,醫師還說阿婆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
,安寧都是那種嚴重疼痛的癌末病人在使用的。
當下的我們其實聽了很惶恐無助,雖然是自己決定不插鼻胃管的,但這樣不帶任何管線、
毫無照護概念的出院,難道又要不吃不喝三天後再次送急診嗎?
這樣進出急診折騰,長輩承受得住嗎?
因此特別與醫師溝通,希望還是替我們向居家安寧小組送申請評估看看,若是無法,也請
幫轉洽長照單位,看看有沒有其他資源可以求援。
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安寧緩和醫療印象仍多注重於癌末、或是疼痛明顯之末期病人。其實
對失智末期的各種急性併發症,並沒有很統一的診斷流程可以將家屬引導至安寧緩和醫療
。
此情況,本身觀察到的原因如下:
單科醫療人員並不像照護者,看到的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品質下降。醫療目的常常是在延
長生命時間,並沒有以癒後狀態做考量。
不是以一個人身上共同疾病,作為整體評估。常由單科醫師決定處置。
送往急診時,會歸類科別收治病人。
單科主治醫師收治住院,主要處理的是單科狀況,其他科別的疾病會採取會診穩定狀況後
,要求病人出院後再自行回診,有點各司其職的感覺,失去對一個病人的整體評估。
當家屬在此情況下,沒有專業人員在旁邊有敏銳度,提供關於緩和安寧的資訊,其實是十
分無助的。
因此特發此文,希望有類似狀況的板友知道能夠主動要求轉介緩和安寧醫療,就算不符合
資格,也能在申請過程中了解更多相關資訊,作為以後的考量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