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lmtw (支持htc,支持台灣貨)
2016-12-21 07:35:34【壹週刊】麥當勞3億美元售出 百億神秘富豪搶下
2016/12/21 06:22721
速食龍頭麥當勞,在台灣市場經營超過30年,但2015年傳出子公司要撤出台灣,將採取發展式特許經營模式,尋求在地新買家,消息一出震撼餐飲界!而誰是麥當勞新買家?根據本刊查證指出,是仰德集團的二少爺、國賓飯店總經理李昌霖。李昌霖個人結合家族資金,將以3億元美金、約合台幣百億元,買下台灣麥當勞20年品牌授權及旗下資產,如一切順利,雙方會在明年農曆年前後,簽訂買賣合約。
李昌霖何許人也?其實他是仰德集團第三代少東,家中排行老二,哥哥許育瑞是仰德集團、士林電機、國賓飯店、新竹物流及新豐球場的董事長。五年級生的李昌霖作風洋派,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主修經濟學,隨後到日本經濟研究所工作,1991年回台後,便被仰德集團規劃設計仰德集團總部大樓,而後跟在母親許淑貞身旁,創建新竹國賓飯店,並創下營運僅8個月就打平的驚人紀錄。
國賓飯店近年積極布局美式餐飲市場,因此也被視為是收購麥當勞的熱門買家。熟知內情的食品業者說:「麥當勞內部的人,最近常常接到李昌霖來要求,要看麥當勞資料。」應該是已經進入最後簽約階段。
麥當勞先前傳出開價300億元天價,欲出售台灣經營權,但價格太高嚇跑一堆有意收購的買家。在新加坡渣打銀行主導篩選的第一輪名單中,統一、義美集團都在其中,但統一因為旗下有星巴克咖啡,被視為是競爭對手而出局,義美則是本身對經營麥當勞興趣缺缺。而李昌霖就這樣在第一輪出線,他在與台灣麥當勞密切洽談,案子並送到美國麥當勞總部給執行長後核准後,買賣交易才算談成,整筆交易預計在明年農曆過年前後完成簽約。(潘以泓、黃薰逸)
https://goo.gl/Rhmztx
作者:
visa9527 (高級伴讀士官長)
2016-12-21 09:26:00所以 20 年後可能就沒有麥當勞了
作者:
beast1969 (beast7619)
2016-12-21 10:45:00可以開放電子錢包付款了嗎
作者:
aalittle (a little)
2016-12-21 11:55:00買地送麥當勞
作者:
yuherngshi (æˆ‘è¦æ¢ç¢¼è²“拉><)
2016-12-21 12:13:00摳死當的預感 麥當勞耗材換很勤 不符合台式作風
作者:
a0913 (沒救的貓奴)
2016-12-21 12:31:00看到新竹物流 趁還沒轉手多吃幾次吧
作者:
rary369 (小孩)
2016-12-21 12:38:00義美策略好像是專心做好自己的品牌不搞垂直整合?
作者:
Avengers (ä¼ä½°å†æ‰“玖哲)
2016-12-21 12:44:00如果是李昌霖全權做主,那麥當勞的未來走向會很好玩以前在國賓,總經理常常想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
作者:
rmoira (R)
2016-12-21 13:02:00這篇根本打臉上篇新聞啊XD 說什麼國賓絕對沒有要買麥當勞w
還好不是統一... 義美自己門市都經營這樣接更大會掛
作者:
dudee (肥喵一律抱緊處理)
2016-12-21 15:18:00新竹物流 v.s. 統一集團 義美不參一咖好可惜 轉手前多吃點
義美買下會自己倒掉吧~$$太少統1有 21世紀了 不會再買了
台灣企業不都大騙子 每次都喊絕無此事 後面都有這回事復航說沒有倒閉 兄弟象興農牛說沒有轉賣 結果都發生了
作者:
kenick (SOLID_SNAKE)
2016-12-21 16:28:00我看以後的麥當勞不用吃了
作者:
rary369 (小孩)
2016-12-21 21:35:00台灣企業都是大騙子?這種事在成交前本來就不希望公開不是嗎?
作者:
b54102 (可問江湖頂峰)
2016-12-22 00:14:003億美元義美出不起吧 XD
作者:
hyy9685 (hyy9685)
2016-12-22 01:25:00內文都講完了是在神秘什麼…
作者:
bryanwang (Bryan Wang)
2016-12-22 16:48:00冰塊有多少就加多少。
作者:
dian9 (點點)
2016-12-23 14:27:00作者:
c3d (德安自衛隊)
2016-12-24 15:19:00所以說了統一有星巴克,所以統一不需要啦
作者: a125wind (a125wind) 2016-12-24 18:03:00
先去google news設定日期範圍上半年,查它有沒有發過:低調否認、再度否認、強烈否認、絕無接觸之類的重大訊息。會不會是每年嘴的士林土地開發爛梗了,新題材又可以用二十年
作者:
tot9221 (江城子)
2016-12-24 19:33:00目前聽到的消息是麥當當餐點會更精簡,選擇更少 XD
本來就應該這樣,產品線那麼多只是造成人力增加跟產品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