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有垃圾分類 就是一大桶一起丟
某一年環保署規定連鎖速食店要垃圾分類就變成這樣
立法的人就是站在高處去思考實際上很難落實的法律要求店家遵守
剛改成這樣的時候 我剛從某連鎖店離職
聽說剛開始抓很嚴 各地相關單位還會不定時還抽查你垃圾袋裡面的分類比例
當初麥當勞還要派一個人專門分垃圾
不忙的時候找個地獄倒楣鬼
到後面垃圾區 把垃圾打開 帶長手套把垃圾全部重新分類分裝
不過你也知道麥當勞的人力一直都短缺 薪水又低
現在人又少子化 年輕人又比較難管
有些小朋友你叫他去分垃圾他就不爽 不做了
這樣弄了一陣子發現不是辦法
分也分不好 人又不夠 又沒人要分
也不知道是風頭過了 還是上面有表達過實際執行困難
就沒有人來抽查 也不用找人去分垃圾了
就是現在這種模式
至於每家店每個垃圾桶都常駐一個收垃圾幫客人分類的
就是更不可能的事 有的店連樓面清潔都不能常駐一個人了
還要分2.3個人顧垃圾桶 麥當勞不漲價根本不可能
更不用說缺工了
就算找身心障礙的員工來做 人家也要輪休也要吃飯休息的
沒有那麼多錢去養那麼多小太陽 (還是向日葵的
現在麥當勞幾乎都有合作簽約的垃圾處理廠商
反正就是收錢辦事把垃圾都運走給他們處理就好了
反正要求店家多花錢請人力提升服務品質
又靠北店家一直漲價 根本是人格分裂吧
台灣麥當勞的低價就是建立在用最少的人力營運一間店上面
速食龍頭計時人員薪水又是業界最低(最低時薪 薪資考核要調不調的)
讓客人自己來
自己點餐 自己拿餐 自己分垃圾
才是最省成本又能維持低價策略的營運方式
至於如何用現有人力壓出最高生產力 看看上次的大麥克之亂
應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了
用2倍的時薪做出平常10倍的產能
高層應該非常開心可以證明員工的生產力原來可以那麼高
幫員工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