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不再沉默》-- 一位童年性侵倖存者的療癒

作者: psyche (時間不存在)   2017-02-19 12:52:02
標題上,書名後的副標是我寫的,
不是出版社用字(以免有人以為找錯書),
是想讓看到標題的版友更快知道內文方向。
這是完整書訊:
《不再沉默》/陳潔晧(ㄏㄠˋ)/寶瓶文化
作者是男性,
或許與女性受害者者有些受創的過程會不同,
(即使相同性別,每個人的經驗也都是不同的)
但是性侵、暴力虐待、情緒虐待、情緒忽視、
成年後的壓力反應、無名情緒困擾……
這些受創後的後遺症卻仍是有很多相似性能引起共鳴。
作者的文字平實不特別渲染情緒,
不是一個要引發強烈感受的狗血敘事,
(明明有很多血淚但不灑狗血)
因此可以在讀他的故事時候,有餘心處理自己被喚起的故事。
為何說作者文字平實呢?
可能他盡可能維持對外在事件的陳述吧?
他雖然有寫自己的感受恐懼害怕,
但那些對我來說也比較傾向陳述,
而沒有很私密的情緒性(我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就是……我大抵可以冷靜看完整本書八成的內容,但……
作者文末,他妻子寫的短短兩頁後記,
也是很單純在寫作者療傷過程(必經)的心理年齡退化的反應,
那兩三頁讓我哭掉的眼淚,大概比作者那180頁還多……
(或許這落差的原因,可能是我個人議題有關也說不定?)
我推薦這本書有幾個原因:
1. 最近版上有受性侵倖存者的發聲。
我想起這本我之前注意到也想看的書,
看了後覺得它對這些版友應該也有幫助。
(1) 他敘述了性侵受傷時與之後的心情與心理處境,
可以給人不孤單(自己這麼感覺沒有問題)的共鳴。
(2) 他提到要不要與家人說的掙扎,與說了之後的發展。
可以給在思考說與不說的人一些參考(心理準備)。
(3) 他談到療傷歷程所需的要素(對的陪伴者),
以及療傷過程會有的歷程。
(讓類似經驗的人更能接納自己有這些狀態)
(4) 他全書最後提供相關經驗人很多可用的求助管道。
(對於身邊還沒有『對的人』可以陪伴的倖存者來說,這很重要)
2. 我不算有受性侵的經驗(除了某個記憶…?)
但在情緒暴力或情感忽視的部份的受傷感,
那個療傷歷程,也能在這本書找到共鳴點。
其實這本書,我一度放下,不能接受……
就是,他跟兄長說了他的經驗,
一個哥哥不高興他對他們的父母憤怒,
一個哥哥跟他講自己的出國遊歷趣事(蛤?),
然後作者「那時」很高興與兄長更靠近了。
我整個覺得火大……
不過後來發展……作者也意識到兄長無法與他同在,
我才釋懷。
想來,一開始,作者會這麼容易滿足,
也是因為長年渴望親情,以及過往沒有太多好關係可供參考,
才會一時誤判,把那麼廉價的反應當成是友好。
我想,這是受傷者(我自己也)常(難以避免)犯的錯誤:
錯把不值得不對的人,當成可信靠的人。
先寫到這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