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美味小卷怎麼不見了? 學者分析有5個原因
2019-06-23 22:42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即時報導
許多人愛吃的平價美食小卷,在台灣漁獲產量排第七,產值第四名,為何產量越來越少?
小卷到那裡去了?學者分析有五大原因。
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廖正信指出,鎖管白天沉下去晚上浮上來吃東西,十年
前鎖管的量六成是拖網來的,三成多是棒受網,現在反過來了。
以前澎湖鎖管比本島多,1984年澎湖漁民賣了兩艘棒受網漁船給大陸,大陸開始改造,後
來福建省有5、600艘棒受網漁船,進軍台灣海峽抓鎖管,澎湖產量開始少了。
廖正信整理出4個鎖管消失的原因,一是人造海岸,使棲地遭破壞,鎖管生小孩,做月子
中心沒了。二是汙染,三是過度捕撈,四是大陸漁船掘起,漁船設備先進,從台灣海峽抓
到東海,光福建省的鎖管產量就比整個台灣鎖管量多六倍以上,現在兩岸不談判也不合作
,各抓各的倒楣的是台灣。
水試所副研究員張可揚則提出水溫改變了鎖管的分布,他指出,產卵場水溫要高一點,但
成長期要水溫低一點,南方要是水溫過高,牠們就不願下來,白天牠們在水下活動,晚上
上層水溫要是太高,牠們也不上來,氣侯變遷,害鎖管跑得遠,藏得深,漁民依過去經驗
在傳統作業場域可能就抓不到了。
廖正信說,鎖管要不要休漁有兩派爭論,主張不用管理的,認為鎖管的生命週期大概是11
、12個月,不抓也是死,另一派建議休漁,在春季和秋季兩個鎖管產卵高鋒期,讓鎖管在
北方三島順利產卵,把寶寶生下來,讓它的族群壯大。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388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