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enshun (æ·º)
2018-01-22 23:15:02這個問題可以從教育程度分成兩個部分,
幼兒啟蒙、進階(以考試為目標)
幼兒啟蒙的部分,不需要到非常有錢,一般人家也可以負擔,農家子弟在可以充當勞動力之
就如之前的板友說的教師會根據每個人的進度安排,同一間教室的學生每個人的進度都不同
讀書的方法也不像現在一樣死背,是用吟讀的方式唱課文,<百家姓>就有讓幼童學習常用字
甚至這些幼童是不讀書的,可能整天在學堂裡亂跑也說不定,可見年畫主題:頑童鬧學堂,
如果有興趣可以查查中國的教授T 徐建順先生
他是比較高調在推廣古代吟誦、私塾知識的專家,很多關於古代中國教育的優點和疑問都有
也許這是為時代所淘汰的教育方式,
但是這套系統也有許多讓現代人大吃一驚的靈活創意。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01-22 23:55:00蒙學還有托兒所的功能,釋放出婦女帶孩子的時間到勞務上
作者:
bce (歸雲)
2018-01-23 21:38:00我猜古時大部分幼兒只要長到聽得懂人話,女的就要幫忙照顧弟妹男的就帶下田幫忙做活了,會送塾的大概都是官宦鄉紳家庭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01-24 12:43:00宗族聚居的狀況下,一般都是會給幼童都去上學,大多富家不管摳門與否多少都會做,投資村裏的小孩還是有利的用心向學的就繼續培養,資質普通的有點基礎還去當學徒商鋪掌櫃大多都是這麼來的,還是有持續進修,大多更差的就頂多認個字就畢業了至於寫作練書法這種需要長時間精進的,一般農家是別想了
作者:
saram (saram)
2018-01-24 18:55:00平民想讀書,先要克服錢的問題.農家孩子十幾歲要下田,有甚麼理由不工作?若非大家族,湊錢延師來教一兩個族長的長孫子,其他人只能巴望.但各地各族的讀書風氣也有差異.如客家人講求耕讀並重.也要下田也要讀書,非常的艱難.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01-24 22:11:00他爸當過泰山郡丞,叔父當過太守,當太守時拂養他還有一堆堂兄弟都在後來當官,代表當時諸葛氏也是一個世族才有條件出這麼多名人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1-25 01:48:00都很誠實說了是臥龍了
作者:
bxdfhbh (bxdfhbh)
2018-01-29 13:55:00諸葛亮大姊嫁給蒯氏,諸葛亮娶的黃氏,都是荊州士族。他家剛逃過來的時候可能很窮,但經過聯姻就不窮了。
作者: icyhot (奇怪) 2018-01-30 13:41:00
說書書到厲害的也是不容易啊 要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