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郡·靈岩山》
蘇州靈岩山有夫差館娃宮、響屧廊、浣花池、採香徑等名勝,是吳地風景聖地,
當地石質佳的適合做硯台、次佳的可刻碑用,每年山邊居民都跟石匠勾結、佔為己有,
不分日夜敲鑿挖取,使得高聳山峰傾倒、不再有舊時景觀。
山下有個黃習遠,靠寫詩而在達官貴人間當食客,
在申時行門下時,覺得實在悲哀、想禁止但卻無力,
正好馬仲良從戶部外派當滸墅關稅官,登山看到此可怕景象而感嘆,黃便向他陳情,
馬就出高價跟居民買下整座山的土地充公,設立石碑、永遠禁止採石。
靠這吃飯的居民和石匠沒得賺,當然非常憤恨,就賄賂吳縣縣令袁熙臣,
袁雖然愛錢,但因馬官職與權力比較大,因而不敢收下,只能在心裏記恨而已。
又有當地人周恭先,是王文錄的食客,雖有秀才資格,卻去當隱逸山人談詩,
以前住在襄陽時,跟馬有往來過,
他跟石匠說「我能阻止馬大人,讓你們繼續賣石材。」
所有人都大為高興,合資出錢給他;
周就請了樂隊,邀請馬上山遊樂喝酒,喝到正在興頭上時,周突然開口談這座山,
說大人何必為了愛護區區石頭而不為小民生計設想,馬聽了後馬上變臉大怒,
突然間聽到轟一聲,座位振動、所有人大驚,
一問得知是搬運石頭的人從山頂把峰頂大石撬起弄到山下,
馬大怒、下令去逮捕工人,但都已經溜光了,
就抓了宴席間幾個歌僮、打了幾下洩忿,宴席就此中斷。
周覺得羞憤,騙袁說:馬大人查到你在靈岩設別墅、準備要辦你了,
不過周的年紀本來就大了,幾個月之後忽然病死,
周的兒子認為事情都是起自黃遊說禁止挖山,才會導致他爸受辱而病倒,
也向袁攻擊黃,袁抓黃來打三十板、又罰戴枷站大街,
周子還用污物弄髒他臉,要求他拿錢出來賠,
不巧馬的任期滿了,已在等調職,所以也無法阻止;
幸好是吳地讀書人與申時行都覺得做得太過分,連署向袁陳情,黃才獲釋,
但馬、袁因此結成深仇。
隔年萬曆四十五年 (1617) 打考績,由吏部尚書鄭繼之負責,
鄭也認識周,所以袁就趁機放流言,
加上馬又因其他事情得罪吏部官員,因此就被打差評而貶官外放,
今年萬曆四十七年 (1619),袁也被彈劾降職了。
一座山的存廢沒人談、兩個官的廉潔與否沒人問,就連事情對錯也沒人去管,
只有派任至此的官本來與之沒嫌隙、因受人指使而相爭到兩敗俱傷,
但士紳賢達仍依然歡迎當官的,到底是為何?
馬一離開,挖鑿石材的人又滿山滿谷了、敲鑿聲日夜不絕,
如今山腰都已挖空,千古名勝被夷為土丘,再一、二十年後,吳地就失去靈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