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明朝一級行政區為何不設簡便的官稱?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8-06-02 02:21:04
中國的行政區 大部分時間都有很簡便的一字單位稱呼
第三級自古至今一直都是"縣" 第二級從漢到隋是"郡" 從唐到清末是"府/州"
第一級行政區 從漢武帝到隋朝都是"州"
唐,宋,遼,金則是叫"道"或"路"
從中華民國初年到現在則是"省"
比較特殊的只有元明清三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7%9C%81
https://goo.gl/X5vrbT
元朝在眾多的道,路之上 增加一個統領諸道,路,府,州的層級
但未取新的"一字行政區名" 而是用公署名
現在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的諸道,路,州 由中書省直轄 稱為腹里
西藏地方由新設的中央一級機構"宣政院"直轄
其他地區則分別設立十個"某某等處行中書省" 簡稱"某某行省"
"某某"通常是該轄區重心所在的一兩個路名組成(如湖廣等處,甘肅等處)
或是純粹的地理方位名稱(如河南江北等處,江西等處,嶺北等處)
中書省在元朝職能等同於行政院
以現在的角度看 腹里就是沒有省 行政院直轄首都附近各縣
"行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中書省外派到地方的機構(類似日本的"支廳")
所以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當時的意思就是"行政院分駐江浙等處辦公室" 或是"行政院江浙等處分署"
"省"本來是院的意思 "行省"是分院的意思 用久後大家竟習慣把"分院"當成一級行政區名
https://goo.gl/BUeB5W
明朝初年朱元璋本來承襲了元朝的中書省和行中書省
後來廢丞相時就把中書省和各地行中書省也一起廢除了
在原本各行省的區域 先後設置
"某某等處都指揮使司" 主管軍事,從屬於兵部
"某某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主管民政,直屬於中央六部
"某某等處提刑按察使司" 主管司法,從屬於刑部
合稱"都布按三司"
南京應天府周邊14府4州 原本是中書省直轄 廢中書省後由六部直轄 稱為"直隸" 無三司
永樂元年 朱棣建北京順天府 將"北平等處"三司廢除
原"北平等處"三司管轄的8府2州改為六部直轄 稱"北直隸" 南京周邊原直隸改稱"南直隸"
元朝時是一級行政區沒有特設區名 大家逐漸把公署名"行省"當成行政區名來叫
明朝一級行政區不但沒有區名 公署還分三個 用哪個來稱都不能完整代表
"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雖然管行政 但是其名稱是"布政使的公署"的意思
也就是說"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相當於"山東等處行政長官公署" 而不是"山東省"
而且一個布政司有左,右兩個布政使
同理
"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是指"都指揮使的公署" 承上例相當於"山東等處指揮官公署"
"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司)"是指"按察使的公署" 承上例相當於"山東等處法官公署"
也就是說一個一級行政區共有三司四使 地位平行 而且沒有可方便稱呼"山東X"的區名
這樣在平常使用上很不方便 因此民間還是習慣稱為"某某行省"
甚至連三司制度也因實行效率太差 而出現中央機構高級官員到各"省"巡撫或總督(動詞)
後來更逐漸成為常態 巡撫,總督變成名詞 也固定變成地方長官,三司的上級
https://goo.gl/2EAGQr
清朝入關後 關內漢地的一級行政區承襲明朝
但廢除都指揮使司,保留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但已常設巡撫 布政使,按察使實為巡撫下級
但行政區未以"某某巡撫衙門"稱呼 仍以"某某布政使司"稱呼
更常通稱為"某某行省" 甚至"某某省"
且原本沒有三司的北直隸和南直隸 清朝也設了布政使,按察使和巡撫
北直隸改稱直隸 設有布政使司和巡撫,總督 後來通稱"直隸省"(但其實已不是中央直轄)
南直隸初設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巡撫 康熙時又分成江蘇,安徽 分別有布政使和巡撫管轄
後來江蘇又分設江蘇,江寧兩布政使 但同屬江蘇巡撫管轄 因此不被視為分為兩省
可見"省"已經和"巡撫轄區"劃上等號
康熙後長期固定為"漢地十八省" 到光緒時才有變化
1884年新疆改制為甘肅新疆省 1885年從福建分設福建臺灣省 1895年割日廢除
1907年東北三個將軍衙門改制為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最後變成清末二十二省
但除了新疆設有"甘肅新疆巡撫"和"甘肅新疆布政使",原"陝甘總督"兼轄外
臺灣是將"福建巡撫"改為"福建臺灣巡撫" 管轄臺灣 (也就是臺灣有巡撫,但沒布政使)
福建事務由"閩浙總督"管理 (也就是福建有布政使,但沒巡撫)
東三省也只有設巡撫以及"東三省總督" 而沒有設布政使
感覺都是以官職為主 而不是以行政區為主
也就是某督撫實際管轄哪些府州才是真正的"一省" 而不是先有一省然後再定首長為誰
這樣明清時不是很混亂嗎? 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巡撫,總督 職務彼此交疊
中華民國~至今 省就是省 省長就是省長 簡便多了
作者: AnnaAJ (Anna AJ)   2018-06-02 07:09:00
臺灣有布政使啊 邵友濂 唐景崧都曾任過臺灣布政使
作者: peter89000 (彼得二郎)   2018-06-02 09:24:00
其實宋代也有點像,雖然有設置路的這個行政區。但是也沒有總管路的長官,權力分別由漕司掌管民政(相當於布政使)、憲司掌管司法(相當於按察使)、帥司掌管軍事(相當於指揮使),明代的地方制度可以說有說是沿襲宋代的地方配置
作者: sleepcat612 (睡貓)   2018-06-02 10:37:00
古代分權目的在避免產生獨攬大權者,宋以後更明顯一切都是漢末唐代藩鎮割據的後續應對措施明朝也可從太祖將廢除中書省的中央政府改革下推地方觀察,總之是沿襲宋制特徵清朝多了一層征服王朝控制被征服者的考慮,讓地方事權混亂,有利於少數滿族統治多數但力量分散漢族
作者: reddevilkc (紅魔鬼)   2018-06-02 14:25:00
定稱又沒什麼意義 都已經有通稱 為何還要搞定稱
作者: Dissipate (雲消霧散)   2018-06-02 21:24:00
三司合一就節度使了阿……感覺都是避免割據
作者: tucker (苦惱的尼采)   2018-06-03 02:05:00
只有我覺得這問題發在這裡很奇怪?另,若反過來問,為什麼明清就是不願意有個正式名稱?您這點有想到就不會覺得奇怪
作者: reddevilkc (紅魔鬼)   2018-06-03 03:07:00
你都說續俗稱行省 那還不是既然已有俗稱...就已經有個稱謂 政府根本沒必要為了這事情特別搞個稱呼 除非你有什麼史料顯示明朝政府有為這個事情討論過 不然討論這個感覺沒什麼意義 因為有搞個官方稱謂或是沒搞官方稱謂兩者都不是不合理的事情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8-06-03 03:43:00
樓上還是卡在倒果為因耶 廢省前正式名稱就是行省廢省後卻沒訂新名才只好俗稱行省 怎會是"既然已有"?如果是我的寫法讓你看不懂 那請把文內連結看一看吧To tucker:清朝時已將"省"補認證成為正式名稱了例如: 乾隆《清會典則例》正式記載為直隸省新疆,台灣建省時都直接稱為省 還有"東三省總督"明朝需要迴避太祖廢除的"省" 清朝沒必要 就循俗為正另外宋朝也是地方分權 但有"路"便稱 反倒是明末巡撫逐漸實際總掌一"省"全權了 這些上面都說過了...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8-06-03 09:13:00
真是清楚
作者: nsk (nsk)   2018-06-03 11:52:00
中國怎麼沒有把省直接翻成sheng?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8-06-03 21:33:00
因為沒有字眼可以用了吧?
作者: FMANT (OE)   2018-06-08 01:32:00
按錢穆的說法 清朝的制度精神是隨便設 並沒有一定規則滿洲人並不在乎制度 反正權力沒漢人的份 細究沒有意義反觀中國固有觀念排斥你所謂的一級行政區 不要大的單位大單位只是當作地理名稱使用居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